先不說劉禪這邊正精心規劃未來方向,且說自劉備回到江夏之後,也遇到了一個問題。
江夏太守府正堂。
這是劉備集團自入主荊州以來,文臣武將最為齊整的一次盛會。
時值初春播種之時,趁著孫權與曹操在南郡陷入膠著對峙,無暇他顧間隙,劉備將麾下核心文武盡數召集,共商劉軍接下來的走向!
劉備坐在主位上,滿足的掃視著堂下濟濟一堂的英才。
左側文臣序列:糜竺(郡中從事)、諸葛亮(軍師中郎將)、辛棄疾(軍師祭酒)、徐庶(軍師祭酒)、簡雍(從事)、孫乾(從事)、鄧芝(從事)、伊籍(從事)、包拯(長沙太守)、蔣琬(桂陽太守)、劉賢(零陵降將)、鞏志(武陵降將)。
右側武將陣列:關羽(蕩寇將軍)、黃忠(討虜將軍)、張飛(徵虜將軍)、劉封(副軍中郎將)、趙雲(中朗將)、秦瓊(偏將)、尉遲恭(偏將)、魏延(牙門將軍)、陳到(新兵校尉)、霍峻(水軍校尉)、邢道榮(黃忠副將)、張嶷(趙雲副將)、傅肜(張飛副將)、鄧龍、陳矯(水軍校尉,擒了文聘投降關羽)。
“諸位!”劉備聲音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沉穩:“曹操、孫權於南郡相持不下,勝負之機,料在今歲!
此乃天賜良機,使我等可謀取荊州腹心之地!江陵、襄陽,此兩地乃荊州命脈,得之則根基穩固,失之則如鯁在喉!
今日召叢集賢,便是要議定方略,如何乘勢而動,一舉奪下這三處要地!”
話音落下,堂內一片肅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幾位謀士身上。
左側幾位文臣交換了一個默契的眼神。
徐庶當先起身,踱步到懸掛在大廳中間的荊州輿圖前,給大家講解戰況。
“主公,諸位,月餘前,周瑜在競陵與曹仁野戰一場,曹仁雖稍挫敗退,但主力未損,從容退守江陵堅城,僅棄了競陵、華容等外圍據點。”
他的指尖沿著曹仁的退路,一路劃至江陵城上,然後頗有些幸災樂禍的說道:
“然而周大都督此番卻貪功心切,輕騎迫近江陵城下督戰,被城上曹將牛金覷得破綻,一箭射中肩胛!故而,近來東吳雖仍圍城,攻勢卻已大為減緩,顯是投鼠忌器了。”
“哈哈哈!”徐庶話音未落,右側武將席中便爆發出壓抑不住的笑聲,尤其是張飛笑的最為響亮。
孫劉雖是盟友,但周瑜屢次針對諸葛亮的算計,早已讓劉備麾下眾將對其惡感深重。此刻聽聞他吃癟,自然難掩幸災樂禍。
待堂中鬨笑稍歇,諸葛亮緩緩起身。
他羽扇輕搖,臉上並無半分笑意,反而帶著一種洞悉局勢的凝重:“周公瑾雖然馬失前蹄,然其心志堅韌,謀略深遠,斷不會因此箭傷便就此罷休,偃旗息鼓。”
他與周瑜隔空鬥智多次,深知此人心性堅韌,越是受挫,反擊越是凌厲。
所以諸葛亮的目光掃過輿圖上的江陵城,撫著下巴,用坑底的語氣說道:“就算他遭受箭傷,也必不會放過此次一舉拿下南郡的機會。”
諸葛亮話音未落,辛棄疾就豁然起身,如電光火石般捕捉到了關鍵:“此乃誘敵之計!”
他聲音斬釘截鐵,響徹大堂:“周瑜定是以自身重傷乃至假傳死訊為餌,誘使江陵城中曹仁按捺不住,出城奇襲江東大營!”
諸葛亮點頭稱是,並接著辛棄疾的話繼續說道:“正是!然後吳軍伏兵四起,一舉圍殲曹仁出城之軍!再趁江陵城內空虛、人心惶惶之際,揮師猛攻,破城而入”
徐庶撫掌介面,語速加快,帶著洞察的興奮:“故而待東吳大營傳出‘周瑜傷重不治’、三軍白衣素縞之時,便是周公瑾發動雷霆一擊,圖謀曹仁性命、奪取江陵城之日!”
諸葛亮總結:“而那一刻,也正是我軍火中取栗,奇襲江陵、兵指襄陽的天賜良機!”
劉備與眾將聽罷,無不精神大振,只覺眼前迷霧豁然開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