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個月的時間,這片新土的工作終於步入了正軌。
武漢城內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城外大片的荒地開墾成為了良田。
少英營的訓練每日不怠,人數也從一開始的一千餘人增長為如今的接近兩千。
雖然都是些十幾歲的少年,但是經過軍中老卒的訓練。以及輪流去學堂學習,其中大部分少年們都已經識字。
雖然不能像是士人一般飽讀詩書,但也能勉強認識軍中各項軍令及日常讀寫。
校場上,塵土在灼熱的陽光下蒸騰。
兩千少年兵卒列成數個方陣,動作雖顯青澀,但號令之下,已能整齊劃一地進退劈刺,
呼喝之聲帶著一股銳氣,震得空氣嗡嗡作響。
汗水浸透了他們單薄的軍衣,在背上勾勒出鹽白的痕跡,稚嫩的臉上卻刻著與年齡不符的堅毅。
劉禪立於點將臺側,目光掃過演武的方陣。
他是少英營的主將,年齡雖然比這些少年還小很多,但無論是他的身份還是他平日裡的行為,都足以令營中上下心服。
看著眼前蓬勃的景象,他緊抿的嘴角難得地鬆動了一絲。
這三個月,幾乎耗盡了所有人的心力。
從紮下營盤的第一天起,墾荒、築城、練兵、建學……
千頭萬緒,紛至沓來。
好在,最艱難的開頭算是熬過去了。
城外新墾的田地,秧苗已開始泛青,城門的流民也日漸變少,散落在武漢這片沃土上,
城內的屋舍、工坊、倉廩也一日日有了模樣。
而最讓劉禪感到欣慰的,正是眼前這些少年兵的變化。
他清晰地記得初時,許多孩子連左右都分不清,眼神裡多是茫然與怯懦。
如今,在老卒們近乎嚴苛的摔打和學堂夫子不厭其煩的教導下,這群“娃娃兵”正以驚人的速度蛻變。
筋骨強健了,動作有了章法,
更重要的是,自從隨他一同去過長沙的三屯少年被他打散分到眾營中後,整個營中的少年們的眼中都多了一些東西。
一個傳令兵小跑著登上點將臺,雙手呈上一份簡牘:
“將軍,營內學堂夫子呈報,上月考核,識字達標者已達一千六百餘人。夫子言,軍令文書,日常簿記,營中少年已能應對。”
劉禪點頭,識字,看似是小事,但卻是他建立武漢的根本目的。
不識軍令,如何作戰?
不懂文書,如何排程?
這些少年,他們正一點點被塑造成真正懂得“為何而戰”、“如何而戰”的兵卒。
雖然離精銳還差得遠,但這不是才練了不到半年嗎?
雖然古有韓信三月成軍,但劉禪就是再怎麼自傲,也不會不自量力的去與淮陰侯這等人物去做對比。
可惜手中積分寥寥,不然招募一個統兵大將,或許能夠讓少英營有不一樣的面貌。
至於積分……
劉禪心中並非全無籌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