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阿斗,復國系統來早了

第85章 慈母問政,家?國?天下!

劉禪抬起頭,看著母親那雙飽含期許與無限包容的眼睛,所有的猶豫瞬間被更宏大的責任和使命所取代。

胸中那點兒女情長的鬱結之氣,被母親這席話滌盪一空。

“母親…”劉禪的聲音有些哽咽,但眼神已變得清明而堅定,

“孩兒明白了!是孩兒糊塗,拘泥於小節,忘了大義!”

他霍然起身,對著病榻上的甘夫人深深一揖,擲地有聲:

“母親教誨,孩兒銘記於心!孩兒這就收拾行裝,明日一早便啟程返回武漢!

定不負母親期望,不負父親重託,不負武漢數十萬軍民所望!”

甘夫人看著他挺拔的身影和眼中重新燃起的銳氣與擔當,蒼白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欣慰而釋然的笑容。

她輕輕點頭,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去吧,阿斗。去做你該做的事。為娘…等你凱旋的訊息。”

劉禪不再猶豫,端起那碗溫熱的湯藥,這一次,甘夫人沒有再拒絕。

她看著兒子專注而沉穩地喂自己服藥,心中一片安然。

翌日清晨,江夏城門初啟。

劉禪帶著丁奉以及數十護衛,策馬揚鞭,朝著武漢方向疾馳而去。

劉禪的幾日“怠政”倒是沒有令武漢發生什麼變故。

要說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人變多了。

無論是哪裡的人。

城門外,粥棚前蜿蜒著長長的流民隊伍,捧著粗陶碗,靜候官吏安排田畝與居所。

依劉禪所令,新附流民皆可得名田、屯田各五畝;五戶結為一“伍”,可領農具一套;十戶編為一“什”,官府配發耬車一架;五十戶聚為一“村”,則允養耕牛一頭。

另外,凡登入武漢戶籍者,皆可平價購得城中工坊所出各類器具。

當然,官府並非只出不進。糜芳昔日草創的簡陋碼頭,如今舟楫往來漸密,商賈雲集。

縱只課以什一之稅,所入關稅亦足敷每日打糧隊工錢開支。

城內學堂更是喧囂鼎沸。

按劉禪新政,凡新入籍流民,家中有八至十二歲男童者,皆需入學。

一時間,上百少年湧入堂中。

龐德公並三位高徒分身乏術,只得將學子分作數個班級,昔日清靜的學堂,如今人頭攢動,書聲琅琅,夫子們幾近焦頭爛額。

情急之下,龐德公不得不放下身段,廣發書信延請昔日門生故吏。

如今學堂已有先生一十二人矣!

接下來則是捕糧隊與少英營。

再看“打糧隊”與少英營。

“打糧隊”作為武漢官屬漁獵之師,現有漁船二十五艘——其中二十艘為江夏豪強所贈,五艘乃長沙剿匪所獲;漁網五十張。

上山採集狩獵之眾,亦由百十人擴至上千。

然,隨著長沙糧秣運抵,劉禪已有意解散“打糧隊”,令其眾重歸田畝,專司照料自長沙攜回之珍貴豆種。

而少英營則在劉禪的示意下,又收了近百位家中沒有牽掛的少年充作新兵。

也算是進一步擴大了劉禪手下的軍事力量。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