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風塵僕僕的鄧艾終於返回了中軍帳。
帳內,龐統、于謙、秦良玉、沙摩柯、陳到、霍峻等人早已等候多時,氣氛凝重。
“稟軍師!廣信城內外情勢已探明!”鄧艾抱拳回覆。
“講!”龐統目光如炬。
“其一,吳巨其人!”鄧艾語速加快,“我軍屯駐其境,此人表面故作鎮定,接見地方士紳時言必稱‘同屬劉皇叔麾下,當同心戮力’。
然其府邸內戒備森嚴,親信家兵日夜巡邏,府庫糧秣調動頻繁,似在暗中備戰!
更有甚者,其心腹幕僚曾私下言及‘劉備遠在荊州,鞭長莫及,此地終是我輩基業’!
此蛇鼠兩端,絕非真心歸附!”
龐統與于謙對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中的瞭然——吳巨果然不甘心交出權柄,且心存僥倖!
“其二,兵力虛實!”鄧艾繼續道,“吳巨麾下可戰之兵約五千餘,其中兩千是其從荊州帶來的老卒,裝備尚可,多為步卒,佈防於城垣及東、南兩門要害。
餘下三千,乃其近年招募本地鄉勇及收編部分蠻寨土兵,裝備混雜,戰力參差,多駐守西、北二門及城中要道。
城中武庫陳舊,鐵甲不足二百副,弓弩亦多老舊,箭矢存量有限。
其精銳,唯親兵數百,甲冑稍齊。”
“五千之數,守城尚可,野戰不足懼。”秦良玉冷然道。
“其三,根基動搖!”鄧艾聲音帶著一絲興奮,
“城中糧價已較月前翻倍!鹽價更是騰貴!官倉存糧據內線估算,僅夠全城軍民支撐兩月!
富戶雖有餘糧,但人人自危,囤積居奇。百姓怨聲載道,言及吳巨只知加稅徵糧,以備兵甲,不顧民生。
城中幾家大族,對吳巨陽奉陰違,尤其城西趙氏,曾因田產與吳巨親信結怨,心懷不滿。
更有流言四起,言劉皇叔仁義之師將至,解民倒懸!”
“好!”龐統一拍桌案,“民心不穩,糧秣不濟,此乃天賜良機!
外援如何?與士燮可有勾連?”
鄧艾神色一肅:“確有所獲!末將手下精銳,於城外驛道設伏三日,終截獲一名自交趾方向潛行而來的信使!從其身上搜得密信一封,乃士燮之弟士壹親筆!”
說話間,他呈上一卷用火漆密封的帛書。
龐統迅速拆開,于謙、秦良玉等人也湊近觀看。
信上內容雖措辭隱晦,但核心意思昭然:
士燮對吳巨獨守蒼梧,力抗強鄰表示關切,暗示若吳巨能堅守待援,拖住漢軍,交趾方面必不坐視,糧秣軍械,亦可暗中接濟一二。
信中更提及江東亦對此事矚目,暗示孫權的態度。
“鐵證如山!”于謙沉聲道,“吳巨已暗通士燮,尋求外援,抗拒統一之心,昭然若揭!撫之無望!”
“好一個堅守待援!”龐統眼中寒光暴漲,將密信重重拍在案上,“吳巨想當釘子,士燮想當漁翁?做夢!”
帳內殺伐之氣陡升。
沙摩柯早已按捺不住,低吼道:“軍師!還等什麼?讓俺帶兒郎們打頭陣,破了那鳥城!”
龐統沒有立刻回答,他目光在地圖上的廣信城與周邊地形上來回掃視。
片刻,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心中迅速成型,嘴角勾起一抹冷冽而自信的笑意。
“吳巨既已首鼠兩端,暗結外援,根基動搖,兵無戰心,民心離散……”
“此乃天亡之!”
龐統聲音不高,卻帶著掌控全域性的鎮定,
“強攻?不必!我要讓他自己開啟城門,引頸就戮!”
眾人精神一振,屏息凝神。
“計將安出?”于謙問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