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縣外,寬敞的官道上,五百餘官兵正疾馳而行。
隊伍旁,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中年人,不時厲聲呵斥著麾下士卒。
正行間,後方忽有三騎飛馳而來。這三人皆著尋常布衣,未披甲冑。
中年人見狀,勒住韁繩放緩馬速。待三騎追至,三騎為首的年輕文士緊握馬韁,高聲問道:
“王都頭,你統領巡檢司人馬,這是要往何處去?”
這王都頭名叫王順,平素脾氣急躁,此刻卻難得收斂,抱拳行禮道:
“先生緣何追來?方才家中小廝來報,說白水縣有人造反,某心繫家父安危,故而打算速速回城,蕩平賊寇。”
年輕文士聞言,輕輕搖頭:
“王都頭此舉,恐有不妥。
您身為巡檢司官員,既無知府調令,亦未接到縣城求援,便擅自調兵,此乃大忌。
僅憑家中小廝一言,日後朝堂之上,又該如何自辯?”
王順聽罷,額頭瞬間滲出冷汗。
此前聽得家丁焦急稟報,一時心急,未及細想便點齊人馬出發,如今經文士提醒,方覺事態嚴重。
且不說白水縣是否真有造反之事。即便屬實,若無命令或求援,擅自用兵也是大罪。
當下大慶朝和前朝一樣,對武人管控極嚴,若背上擅自用兵的罪名,
輕則罷官返鄉,重則性命難保。
念及於此,王順趕忙深深一揖:“還望先生賜教!”
王順勒住馬匹,年輕文士這才鬆了口氣,小心翼翼地翻身下馬,說道:
“王都頭不必慌張。都頭家中乃縣中豪強,家丁護院少說也有數百,若藉著院牆都守不住。您即便趕去,恐也無濟於事。”
王順眉頭緊皺:“先生之意,難道是讓我坐視不理?”
“自然不是,只是需依循規矩行事。都頭可先率部至附近隱蔽之處暫作等候。
遣一二快騎前往白水縣,探清虛實。若真有反賊作亂,屆時再領兵前往,名正言順。”
王順眼前一亮,這先上車後補票的法子,倒不失為良策。
若白水縣確有造反,他便是反應迅捷,及時平亂。
若無事發生,也無大礙,反正未曾向手下士卒言明真實目的,只說前來剿匪,賊匪逃遁便是。
“先生大才!某即刻派人前往探查!”
“理當如此!況且這巡檢司士卒,長途奔襲至白水縣,戰力又能剩幾分?”
~~~~
縣衙內。
四大家主端坐於此,與往日不同的是,此番他們身後還跟隨著族中親信。
眼見勢力最大的李家一夕之間被破,其餘三家心生懼意,再不敢龜縮固守。
紛紛現身,只盼趙炳能信守承諾。收了孝敬後,便不再為難他們。
四大家族之人列於趙炳右側,李家為首。左側則是趙虎、李林、趙啟、陸山等軍中高層。
李家如今已舉族歸附,雖人數銳減,但仍能湊出數十個識文斷字、精於算賬之人。
李家老爺李陪仁起身稟道:
“大將軍,屬下已將軍中人數及物資清點完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