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詢問邊上村民是否願意加入我等的時候,確實遇上了問題。
應該是我分出去的糧食太多了。哪怕是村中較為窮苦的人家,家裡也是不缺糧,又怎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和我們一塊造反呢?
大哥,要不咱們以後就莫要分糧食了,否則豈不是白白浪費。反而還會讓那些原本想加入我們軍隊的窮苦百姓心生猶豫。”
趙炳一聽,立刻堅定地搖頭:
“此事絕對不行!每打下一座縣城或是地主莊園,務必開倉放糧救濟百姓,這個規矩絕對不允許變化!
哪怕為此有些窮苦百姓會放棄加入我軍,也要一直推行下去,因為民心才是最重要的。
可能現在看不出來,但等我軍真正成事之後,或是落難之時。
這些情誼會成為我們達到巔峰、或是東山再起的助力。
更何況沒了那些窮苦百姓,不是還有無數的流民嗎?
如今陝西十年大旱,至少有上百萬的流民。沒必要去強迫那些,不願意加入我們軍隊的百姓。
更何況我們分掉的只有一半的糧食,金銀和其他財物都收攏起來了。
再者說,糧食那般笨重,若是全部帶走,你能帶走多少?
與其浪費了,還不如主動分給百姓,還能落下一個好名聲。”
趙炳身邊的其他人,聽後都頗有些不以為意。
趙虎、趙啟這些武人,根本就沒考慮過民心有何用處。
而李巖則是雖然認為民心有用,在他看來,民心恐怕還不如世家大族的認可重要。
趙炳搖了搖頭,也懶得和幾人爭辯民心的用處,看著從遠處圍牆折返回來的傳令兵說道:
“罷了,這些事情日後再說。咱們且看看這鎮中大家族,是如何回應咱們的?”
傳令兵打馬而回,翻身下馬單膝下跪道:“將軍,那裡面的人說將軍獻出所有船隻的要求太過於苛刻,他們拿不出來,想請將軍換一個要求。”
趙炳聽後搖了搖頭,也不知是對誰說的:
“這可不行,我軍來這裡就是為了借船,結果他卻不願意,那可就怪不得本將軍了。
讓人將撞木拉出來,等攻破了圍牆,本將軍自取便可!”
周圍幾人一愣。隨後趙啟立刻興奮地喊道:“諾,屬下這便去準備!”
李巖則有些猶豫,老半晌,最後還是又沉默了。
“李先生是不是想問本將軍,為什麼不和裡面大家族繼續洽談?”趙炳見狀詢問道,隨後自己便說了出來:
“本將軍只是比較好說話,但又不是軟弱。就憑這小小一鎮子的人,就想和本將軍討價還價?
本將軍現在是造反了,又不是過來當官上任的,有什麼必要和他們講道理?不同意,那就打好了!”
李巖聽後默默地點頭,他的身世以及長大的經歷,讓他更喜歡講規矩行事。
後面見到趙炳之後發現他也是一個講規矩的人,一時間差點忘記這可是在造反。
很快,趙啟便領著十幾個士卒,抬著寬一尺有餘的撞木,走到了陣前。
連帶著身後還有十幾個扛著梯子計程車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