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慶朝廷,內有徐嵩為首的徐黨把持朝政長達二十餘載,結黨營私,排除異己。
外有韃靼部落屢屢犯邊,燒殺搶掠,南邊倭寇又時常騷擾海疆,百姓苦不堪言。
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四省,連年大旱,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流民四起,時常聚眾劫掠。
然而,大慶朝廷根基猶在。
京營坐擁二十萬精銳士兵,枕戈待旦;北方有李成梁率領三萬關寧鐵騎,鎮守邊關;南方俞大猷、戚繼光兩位大將,麾下數萬將士,抗擊倭寇。
各地巡檢司、衛所計程車卒加起來,總數約有百萬之眾。
如今的朝廷,雖已顯露出衰敗之象,但底蘊尚存,遠未到大廈將傾的地步。
大將軍此番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依在下看來,恐怕會成為如漢末黃巾起義那樣,只是為王前驅。
大慶天下禍亡於將軍,但要取而代之何其難也。
日後必有真龍再現,行那蟒雀吞龍之舉,再造環宇……“
趙炳聽著,眼中閃過一絲不屑,不等李巖說完,便開口反駁:
“李先生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在我看來,這些都並非不可逾越的障礙。
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四省的大旱,看似是災難,實則是我軍崛起的良機。
這四省流民何止千萬?他們走投無路,正是我軍招募兵員的最佳物件。
只要有了人,我軍哪怕一時受挫,憑藉本將軍的聲望,也能迅速東山再起!
再者,京師所依賴的漕運,便是大慶朝廷的一大軟肋。
倘若我軍能進軍山東,截斷運河,不出十天半月,京師就會陷入缺糧的困境。
到那時,京營的二十萬大軍,北方的三萬關寧鐵騎,非但無法護佑朝廷,反而會因缺糧而內亂,成為大慶朝廷的催命符。
還有運河之上的百萬漕工,那可都是身強力壯的勞力,稍加訓練,便能成為百萬雄兵。
若能將他們爭取過來,我軍何愁不強大?
至於李先生所說的天下衛所?
如今的衛所兵,早已不是開國之初那般驍勇善戰,不過是徒有其名罷了!
最後,當今嘉靖皇帝,迷信長生不老之術,在全國各地大肆修建道館,耗費鉅額錢財。
這不僅使得國庫空虛,也讓天下百姓更加迷信。
此時,若我們在民間散佈謠言,製造輿論,大慶將亡的說法,很快就會深入人心!
大慶朝廷的弱點,數不勝數。
我軍率先起義,佔盡先機。只要我們內部團結一心,管理得當,何愁不能奪得天下?
先生,你覺得我這番分析如何?不知可願與本將軍攜手,共創一番新天地。
屆時公侯萬代,與國同休!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