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還安排了人手在主渠沿途修建了數道閘門,以便控制水量。
“大家加把勁,再有幾天,就能修通了!”榮百豐站在修路的最前線,一邊賣力的幹活一邊指揮。
兩地的村民們揮汗如雨,鋤頭鐵鍬此起彼伏。
雖然仍有人心中不滿,但誰也不敢違抗井神的神諭。
隨著主渠逐漸延伸,終於,在第十天的時候,在上百人的齊心努力下,兩段人工開鑿的水渠,終於連線到了乾涸許久的舊河床上。
榮百豐站在水渠盡頭,大聲的吆喝一聲:“開閘!放水!”
隨著榮百豐一聲令下,村民們合力抬起沉重的閘門。
積蓄多日的井水,終於如脫韁的野馬一樣奔湧而出,順著新挖開的水渠奔騰而下。
渾濁的水流裹著泥沙,衝進乾涸多年的河床。
河床上那些巨大的裂縫,像無底洞一樣,源源不斷地吸收著湧來的井水,好像永遠裝不滿。
但魏州的井水,源源不斷。
要不了多久的時間,河床底部就被軟化,水流終於開始在河床上面前進。
只要給水流足夠多的時間,即使是相隔百里,也能奔流不息的填滿河床。
魏州這樣安排,其實有自己的用意。
若是無腦擴張水井,並不能對自己的信仰上面起到實質性的幫助。
所以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地域,才能夠不斷提升信仰。
當這條河流貫穿的時候,必將吸引無數人沿河生存。
有福地和三和鎮在兩端制約,這條河兩側,將會源源不斷地出現生機。
有魏州的靈水澆灌,用不了多少時間,這條河流,將會成為大旱中的一條綠色長龍。
而且,當信徒到了一定數量之後,之前那種按照請願,或者顯露神蹟的方法,效率已經非常低下了。
只要沿河能夠建立起一串的人類聚集地,口口相傳下去,魏州的信仰自然而然的就會傳播開。
就這樣,又過去了半個月時間。
福地流出的水流,已經走了五十多里地。
最早被井水滋潤的河床,兩邊甚至已經開始長出新芽,有了綠意。
沿途的商隊,將璞江漲水的訊息,迅速傳播開來。
訊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的傳播開來。
短短一月的時間,就有數百名逃荒的百姓沿著新恢復的河道,向井神村和三和鎮聚集。
而且就在水流就要貫通到三和鎮的時候,井神村外的天工閣官兵,突然全部撤了。
魏州不知道天工閣在打什麼算盤,但總歸是好事。
這樣一來,沿路的商隊流通的速度只會更快。
兩個月時間又過去了,福地到三和鎮這一段河邊,魏州已經看到,已經開始建立不少的新村莊,大大小小的村落,點綴在河流兩側。
其中,有一些原本的大家族,甚至有一些外地來的,聽聞井神名號的人來河邊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