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油燈下,將領們各抒己見。
“將軍,關羽新勝,士氣正驕,今見我大軍壓境,心生畏懼,倉皇撤退,亦在情理之中。”
有部將主張趁勢追擊。
“為今之計,我軍只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先解樊城之圍即可,不必急於求成,徐徐圖之為妙。”
亦有老成持重者提出疑慮。
徐晃手指輕叩著案几,腦中飛速盤算。
他自忖兵力雄厚,新募之卒雖經驗不足,但勝在士氣高昂,又有徐商、呂建部併入,聲勢浩大,足以與關羽一較高下。
他反覆思量關羽可能的計策,以及自己的應對之法。
“關羽若真設伏,無非是想誘我分兵,而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徐晃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斷。
“傳我將令!”
“明日,徐商率兩千新軍佯攻圍頭,聲勢務必浩大,吸引關羽注意力!”
“另遣一支精銳,由呂建暗中率領,偃旗息鼓,銜枚疾走,繞道從側翼突襲四冢!”
“無論關羽率軍支援哪邊,我軍主力將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其一舉擊潰!”
他決定採取“聲東擊西,投石問路”之策,先以試探性的進攻,摸清關羽的虛實。
他自信,憑藉自己雄厚的兵力,即便關羽真的設有埋伏,自己也能從容應對。
與此同時,一騎快馬自荊州大營而出,直奔筑陽。
黃忠接到關羽送來的急報與作戰計劃,那雙蒼老的眼眸之中,瞬間精光閃爍。
“好一個佯退伏擊之計!”
老將軍撫髯讚道,胸中戰意升騰。
他當即召來劉封、孟達二人,將關羽的計劃詳細告知。
劉封、孟達二人聽罷,皆面露驚異之色。
“黃老將軍,關將軍此計雖妙,卻也兇險萬分,徐晃非易與之輩啊。”
劉封略帶擔憂地說道。
黃忠重重一哼。
“兵行險著,方能出奇制勝!”
“汝二人,即刻點齊所部兩千步卒,外加兩百騎兵,打出老夫的旗號,繼續沿襲先前策略,大張旗鼓地襲擾曹軍糧道!”
“務必將聲勢造得越大越好,吸引曹軍分兵防備,使其難以全力應對樊城正面戰場!”
劉封、孟達對視一眼,皆躬身領命。
“老夫,則親率這八百精騎,輕裝簡行,另擇路徑。”
黃忠的目光投向東南方向,那裡,是樊城之所在。
“我等將悄然從側翼迂迴,潛伏於樊城戰場左近的山林之中,靜待時機。”
“一旦關將軍的伏擊計劃展開,徐晃大軍陷入混亂,便是老夫這八百騎兵,給予其致命一擊的時刻!”
夜色深沉,黃忠親自挑選的八百名騎士,人人勁裝結束,馬裹蹄,刀出鞘,如幽靈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朝著未知的戰場潛行而去。
荊州大營之內,一場更大規模的兵力調動,也正在暗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部分營寨開始拔除,士卒們扛著軍械,推著糧草,看似慌亂地向後方撤退。
煙塵滾滾,馬蹄聲聲,營造出一片倉促退兵的景象。
然而,在這些刻意製造的混亂之下,一股股真正的精銳之師,卻在趙累、廖化等將領的親自帶領下,悄無聲息地脫離大隊。
他們趁著夜色的掩護,沿著隱秘的路徑,朝著預設的圍頭、四冢方向秘密集結。
空氣中瀰漫著大戰來臨前特有的緊張與壓抑。
每一名士卒的臉上,都帶著凝重的神色,握著兵器的手,青筋畢露。
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場決定襄樊戰局,乃至整個荊州命運的生死決戰,已然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