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三興大漢

第35章 格物窮理,望山鏡現世

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損耗了數塊頂級的天然水晶!

黃月英看著案几上所剩無幾的原石,秀眉緊蹙,臉上寫滿了憂慮。

如此巨大的耗費,若是最終一事無成,不僅辜負了夫君與主公的信任,更是對這些天材地寶的巨大浪費。

工坊內耗費巨大、進展不順的訊息,自然也傳到了諸葛亮耳中。

他放下手中公務,親自前來探視,正見黃月英面帶憂色,以及案几上那些碎裂的水晶殘片。

他非但沒有流露出絲毫責備之意,反而溫和地笑了笑。

“夫人不必介懷。”

“器物損耗,乃是常事,事小。”

“格物創新,探求未知,事大。”

黃月英抬頭看了丈夫一眼,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夫君放心,月英省得,只是此物精妙,耗費心神甚巨。”

諸葛亮含笑點頭,目光轉向田信。

“德遠,你且放手去做。”

“需要什麼,只管開口。一切損耗,皆由我一力承擔!”

鏡片的問題暫時告一段落,鏡筒的製作又遇到了新的難題。

田信的要求極高。

筒身不僅要輕便堅固,內部還必須塗成純黑色,以最大程度減少內部反光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更關鍵的是,兩節或三節鏡筒,需要如同竹節一般,能夠精密地相互套嵌、順暢伸縮,以此來調節焦距,看清不同距離的目標。

黃月英再次展現了她驚人的機械天賦。

她仔細研究了田信畫的伸縮結構示意圖,沉思良久。

最終,她設計出一種利用內外筒壁上微小凸起與凹槽,相互卡合固定的巧妙結構,類似於後世精密木工中的卡榫。

這種結構既保證了連線的穩固性,又能相對順暢地進行伸縮調節。

至於內壁塗黑,她建議用上好的墨塊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混合特殊的膠漆,均勻塗抹在銅管內壁,待其乾透,效果應該不差。

時光流逝,最艱難的兩片鏡片,終於都打磨完成。

一大一小,一厚一薄,都達到了圖紙要求的精度。

最後的關鍵,是如何將這兩片鏡片,完美地安裝在鏡筒的兩端,並保證它們的中心軸線,精準地處於同一條直線上。

任何微小的偏差,都會導致成像模糊不清,甚至完全無法成像。

這又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題,讓經驗豐富的工匠們束手無策。

“或許……我們可以借用日光。”

田信看著窗外明媚的陽光,忽然靈光一閃。

他立刻向黃月英和工匠們解釋了自己的想法。

將兩片鏡片大致固定在鏡筒的兩端。

然後,將鏡筒對準太陽的方向,讓陽光穿過兩片鏡片,投射到遠處一面潔白的牆壁上。

透過仔細調整兩片鏡片的相對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

觀察牆壁上的光斑形態。

當牆上的光斑變得最清晰、最小、最亮的那一刻,就意味著兩片鏡片的中心軸線,已經基本對齊,並且處於最佳的焦距位置!

按照田信的方法,經過反覆的調整與嘗試。

他們終於找到了那個獨一無二的最佳位置。

小心翼翼地,將鏡片徹底固定。

第一具結構完整,雖然外觀還略顯粗糙的望山鏡,終於誕生了!

它靜靜地躺在木案上,青銅的筒身在光線下泛著古樸而神秘的光澤。

田信懷著一種激動心情,將這具跨越了近千年時光的造物,緩緩舉起。

將眼睛湊到較小的那端目鏡上。

對準了窗外。

遠處……成都那高大城樓的輪廓,原本用肉眼看去,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

但透過這小小的鏡筒……

城樓上巡邏士兵都彷彿觸手可及!

“天吶……”

黃月英第一個從田信手中,幾乎是搶一般地接過了這具神奇的望山鏡。

她學著田信的樣子,有些生疏地將其對準遠方。

當遠方那片原本模糊不清的景象,瞬間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時。

這位見慣了各種奇巧之物的諸葛夫人,也被眼前這超越時代認知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

這東西,絕不僅僅是看得遠那麼簡單!

用它來觀測星辰,繪製輿圖,抑或是斥候偵查、戰場觀察……

其價值,簡直難以估量!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