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了去了。導演系學生拍電影,學校會給予全方位支援,謝非教授都會親自跟組指導。但是文學系呢,只有一到兩次劇本研討會,有什麼技術問題,也不要指望有人幫忙,自己研究。至於拍攝器材、剪輯室這些,你們只能挑導演系剩下的用。要是人家一直用,你們就得一直等。片子拍出來後,導演系的作品,學校會往各電影節推。但是文學系呢,《大眾電影》的文字專欄就是歸宿了。”王流說道。
“文學系是不是親學生了?”陳卿聽得直吐槽,這區別確實大了點兒。
“陳卿,你要拍電影,我是絕對支援的。”王流先是對陳卿拍電影的想法予以肯定,頓了頓又補充道,“不過從拍好電影的角度來講,我提個小小的建議。我覺得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你寫出來這麼一個好本子,你也想讓它以最好的狀態問世吧?所以我建議,電影的執導,就交給導演系吧。放心,我會盯著,不讓他們辜負了你的心血。”
倒不是王流看不起人,只是從他的角度去看,陳卿只是一個大二學生,還是文學系的,還經常曠課,怎麼看都不像會執導電影的人。
這本子他非常看好,如果交給一個門外漢去執導,簡直是暴殄天物。
“王老師,你說的有道理。”陳卿話語中透發出一股強大的自信來,“但是,我要自己拍。我有信心能比導演系拍的要好。”
“呦呵,都敢如此‘口出狂言’了。那你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了,你的自信從何而來呢?你一個文學系的學生,竟然敢說比導演系拍的好。那你告訴我,跟導演系比,你有什麼優勢嗎?”
“我還真有一個優勢。”
“哦?”王流端起桌上一個搪瓷缸子,滋溜滋溜喝了兩口已經快涼透的茶,“你且說說,在執導電影這一塊兒,你的優勢是什麼?”
“我有錢。”陳卿笑道。
“噗!!”王流剛喝進嘴裡的一口茶直接噴了,萬沒想到陳卿居然會給出這麼一個答案來。
“這部電影要拍出來,再怎麼節省,也得花個四五百萬吧。交給導演系,他們可能連投資都拉不到。”陳卿接著說道,“但如果讓我來拍,這些錢我一個人就能拿出來。”
“陳卿呀陳卿,你小子,我都差點忘了你是個小富豪了。”王流不禁笑了起來,“你如果有錢,那就都不一樣了。什麼導演不導演的,資方才是老大哥。”
“那我拍電影的事,學校會給予支援吧?”陳卿問道。
“咱們的謝廠長,你只要不問他要錢,其他的都好說。”王流說道,“你把最棘手的問題解決了,他沒理由不支援你的。”
王流口中的謝廠長,名叫謝小晶,是北電導演系的教授,同時還是北電青年電影製片廠,也即是青影廠的廠長。
青影廠成立的初衷便是作為教學實踐基地,為北電師生提供拍電影的支援,但它畢竟不是中影那種大廠,經費有限,每年也就批個一二百萬,基本以短片為主,長片能拍個一兩部撐死了。
具體到各系學生,導演系的學生能申請15—30萬,同時免費使用阿萊2C攝影機+2萬英尺膠片。
表演系的就只能申請下來8—15萬,提供柯達Vision200T庫存膠片,還是16mm的,不像導演系,用35mm。
而文學系呢,就更可憐了,只能申請下來3—5萬,給的還是BetacamSP膠片。
所以如果陳卿不是自己有拍片資金,指望青影廠拍長片電影,那簡直痴心妄想。
兜裡有錢,手裡有劇本,腰裡還彆著一個掛,為啥不自己幹,一定要找青影廠呢?
因為這年頭拍電影光有錢還不行,還得有廠標,相當於電影的“出生證”,有了廠標電影才能去申請《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也即是龍標的前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