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電影節的開閉幕式都有走紅毯的傳統,開幕式的紅毯無可爭議,都是“紅”的。
但閉幕式可就不一定了。
威尼斯的閉幕式走的也是紅毯,戛納目前也是紅毯,到了2017年會改為淺金色,用來象徵“夕陽與海浪”,呼應威尼斯的地理特質。
柏林呢?
看著波茨坦廣場電影宮前的藍色地毯,陳卿表示有些風中凌亂。
不是紅毯嗎,怎麼變藍色的了?
藍色“紅毯”可還行?
“去年還是紅色的,今年換成藍的了。”王曉帥雙手插兜走了過來,“看慣了紅色的紅毯,再一看藍色‘紅毯’還真不習慣。”
“為什麼要改成藍色的?”陳卿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問題別人問就罷了,你也問?”王曉帥撥出一團白霧來,“你就當這是一場電影,你來解讀解讀為何要用藍毯?”
“我先來我先來!”話音一落,高媛媛就搶先開口,“因為現在是冬天,大家都快凍死了,冰雪天氣與藍色調更契合。”
“很合理。”王曉帥點點頭。
“開幕式要的是什麼效果?熱情、活力,電影節的盛大啟幕,所以開幕用紅色地毯。”周公子一看高媛媛開口,也忍不住進行了一番解析,“而閉幕呢,如果我是主辦方,我需要突出的是一種冷靜、優雅的感覺,迴歸電影藝術的本質,所以閉幕改用藍色。”
“可以啊迅哥,你都能去當導演了。”陳卿向周公子豎了一根大拇指。
這解讀可比高媛媛的高明多了。
“陳導,要不你也解讀一下?”高媛媛往陳卿身旁湊了湊。
“你們知道什麼也是藍色的嗎?”陳卿隨口就來,“聯合國國旗。柏林作為冷戰時期分裂的城市,鋪上這樣一道聯合國藍,可能在象徵‘理性與和平’。”
“果然還得是陳導,這一開口就高屋建瓴,眼光都跟我們不在一個層次。”高媛媛在一旁啪啪的鼓起掌來。
“師兄,你不解讀解讀?”陳卿對王曉帥說道。
“要我說,這藍色象徵停屍房藍,寓意《入殮師》能拿大獎。”王曉帥抬腳在藍色地毯上跺了兩下。
這條“宣告”《入殮師》拿獎的藍色地毯一直從電影宮臺階延伸至媒體區,兩側的攝影師裹著厚羽絨服,鏡頭因低溫偶爾失靈。
歐洲記者們跺腳呵氣,亞洲媒體則縮在臨時搭建的擋風棚下,錄音筆因電量不足發出“滴滴”警告聲。
當陳卿踏上藍毯時,閃光燈驟然密集起來,一個個話筒直接懟到嘴邊。
法國《解放報》記者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問道:“陳導,您的影片是金熊獎的熱門之一,您個人認為能贏嗎?“
陳卿說道:“一個好的入殮師從不預測死亡,導演也不該預測獎項。”
同樣是法國媒體,《費加羅報》的記者就顯得沒那麼專業了,還得靠翻譯才行,他問道:“您在戛納電影節拿了金棕櫚大獎,這對您來說是不是一種負擔,您會不會擔心自己無法複製在戛納的成功,在柏林拿到獎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