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斯·夏侯這部所謂的‘藝術電影’,本質上就是一部高階風月片,只不過多了一層法國知識分子的虛偽包裝。影片中那些冗長的買可樂鏡頭,除了滿足觀眾的窺淫癖外,對敘事和角色塑造毫無貢獻。如果這種靠真槍實彈博眼球的作品都能獲獎,那乾脆把柏林電影節改名叫‘柏林成人電影節’算了!”
“《親密》最危險的地方在於,它為那些缺乏真才實學的導演指明瞭一條‘捷徑’:當你拍不出好電影時,就讓演員在鏡頭前真做。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未來的藝術電影恐怕要變成‘誰更敢拍限制級,誰就更藝術’的可笑競賽……”
那鋪天蓋地的文章,有些是陳卿寫的,但也有很多文章根本不是出自陳卿之手。
陳卿起了這個頭,給《親密》找了一個巨大的破綻,很多電影一窩蜂的湧上來,群起而攻之。
誰讓《親密》是大熱門呢?
不把你拉下水,其他片子怎麼出頭?
《親密》這邊自然惱火無比,對著原田真人的《狗神》也是一頓狂噴。
《狗神》冤枉嗎?
還真不冤枉。
《狗神》也加入到噴《親密》的大軍中來了,而且噴的更難聽,說帕特里斯·夏侯曾經在日本拍過AdultVideo,並且連片名都寫了出來。
《親密》回噴《狗神》還真沒噴錯。
至於說是陳卿嫁禍給《狗神》,說啥呢?
怎麼能叫嫁禍,陳卿當時那篇文章又沒給《狗神》署名,只是翻譯成了日語而已,至於《親密》將其當成《狗神》團隊,那與陳卿何干?
一手掀起這場媒體罵戰之後,陳卿深藏功與名,低調異常,不光不再參與攻擊《親密》,甚至還找人噴《入殮師》——幾部熱門都被噴慘了,如果《入殮師》不被噴,豈不是顯得不正常?
他自己噴,還可以避其要害,只噴表面,不痛不癢,要是換成別人來噴,指不定說什麼難聽的話呢。
他還經常西裝革履的,跟著彼得·賴斯出入各種酒會、派對,拜訪一些製片人、導演等業內大佬。
金棕櫚導演的名頭還是很響亮的,基本上每到一個場合,陳卿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
除了跟彼得·賴斯“廝混”,陳卿還品嚐了一下柏林的美食。
他最喜歡的是原始土耳其烤肉,羊腿肉與牛尾脂肪層層疊在鐵釺上,炭火垂直炙烤時,油滴落在炭上“刺啦”作響。
用彎刀片下外層焦脆的肉,內層還泛著玫瑰色的光澤。
用扁平面包接住剛片下的肉,肉片邊緣微焦,擠上蒜泥酸奶醬和辣椒油,第一口會先嚐到炭火氣,然後是羊脂肪的奶香。
拿破崙蛋糕也不錯,酥皮要摺疊擀壓七次,每層之間夾著混了伏特加的香草奶油。蘇聯時代的模具壓出的花紋特別深,烤好後像一本微型古籍。
吃了幾天烤肉,陳卿去了哈克雪市場,這裡藏著一家東德時期的地下影院,放映未被西方認可的影片。
陳卿花了3馬克,看了文德斯的經典之作《柏林蒼穹下》。
要說這種老電影,還得是看膠片版的才有感覺,膠片特有的銀鹽顆粒讓柏林廢墟呈現出油畫般的肌理,膠片放映機的“咔嗒”聲和偶爾出現的劃痕,讓陳卿產生“這是一部正在老去的電影”的宿命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