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評表面上沒表現出什麼,心中卻被陳卿這番操作秀了一臉。
《活埋》這本子簡單成這樣,很明顯就是因為沒有時間再參加威尼斯“量身定製”出來的。
現在是10月份,《入殮師》的剪輯和後期就算再快,也得2個月,之後就得忙著參加柏林電影節,等柏林那邊告一段落,怎麼著也得到2001年3月份了。
一部電影的製作,最起碼也得半年往上,想參加8月份的威尼斯簡直是痴心妄想。
恐怕威尼斯閉幕了,電影還沒製作出來呢。
所以,為了能夠參加威尼斯,那就只能是縮減電影製作週期。
縮短週期意味什麼?
通常意味著粗製濫造,是爛片!
但是陳卿偏偏拿出了一個“極簡”的劇本,簡單到只有一個人,一個場景。
劇本簡單到如此地步,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就成為可能了。
韓三評計算過,《活埋》的籌備完全可以在《入殮師》剪輯的時候同時進行,等《入殮師》剪輯完立即開拍。
以《活埋》的體量,拍攝時間可以忽略不計,10天絕對可以拍完。
就算後期依舊是2個月,5月份成片就能出來了,最遲最遲,6月份絕對能完事。
參加8月份的威尼斯完全來得及!
但如果只是時間上來得及,也沒有什麼值得誇讚的,拿著攝影機一通亂拍更快。
光快不行,要衝擊威尼斯,電影質量得過關才行。
一個人,一個場景,能講出什麼好故事?
可偏偏,《活埋》就講出了一個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
韓三評真的是被秀了一臉。
還是頭一次看見誰這麼卡著時間參加歐洲三大的。
誰參加歐洲三大不是精心謀劃準備良久?劇本的打磨可能都要花去幾年。
可到了陳卿這兒,直接來個“順便”參加。
《臥虎藏龍》方來的人不多,但都比較“重量級”:導演李鞍、《狩獵》慶功宴上見過的楊子瓊、周潤發,再加上一個國際章。
李鞍面帶微笑和陳卿握手:“陳先生,其實在戛納的時候就想跟你交流一下,只不過那時候彼此都忙,沒有機會。沒想到上天又給了我們一次機會。”
發哥看見陳卿則是爽朗大笑,拍拍其肩膀:“陳生!久仰大名啊。我成日聽人講你嘅專案好犀利,今日終於見到本尊。怎麼樣,下次有適合我的角色,記得留給我啊,片酬好商量。”
陳卿:“發哥願意來,我做夢都笑醒。”
周潤發眨了眨:“那就這麼定了,等你call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