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24章 Plan A被否定?那就上Plan B!

“秦亮同學,咱們覺得還是你親自來講最合適,畢竟,你這想法咱們還在琢磨,還沒吃透呢!”

秦亮點頭:“好,空軍需要全天候戰機的心情,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米格-21的普通改款,根本就無法滿足全天候戰機的需求,不管怎麼改進進氣錐,都無法安裝大口徑雷達,搜尋距離也就二三十公里,沒有太大意義,所以,乾脆來個大改!”

“六十年代,米高揚設計局曾經對米格-21進行過一次大改,代號ye-8技術驗證機,它維持米格-21的後機身不變,改成了機腹進氣,這樣機頭就空了出來,可以把米格-23的藍寶石-1火控雷達安裝進去……”

在後世,132廠曾經給殲七出過一個終極魔改款,也是機腹進氣,機頭安裝大直徑雷達,可惜,因為當時有了梟龍,這個專案就只停留在模型階段,在珠海航展上曾經展出來過。

秦亮對這個專案記憶猶新,當時,一些喜歡給國產專案找外國爹的人就開始找茬,說這個專案其實不過就是蘇聯ye-8技術驗證機,秦亮為了駁斥這些言論,也就曾經找過大量的詳細資料。

於是,倒把這改款給吃透了。

為了追求大迎角的進氣效率,三代機普遍使用機腹進氣,美國的f-16,蘇聯的蘇-27和米格-29,歐洲的颱風……

不過,對米格-21來說,這種改進屬於大改了!

“機頭整體抬高,至於機頭增加的重量,可以在機頭上增加一對鴨翼來增加升力,實現升力中心和重心的重新匹配……”

屠老認真地看了半天,然後無奈搖頭:“秦亮同學,這個方案聽上去的確具備可行性,但是……改動太大,幾乎就是全新研製了,哪怕咱們132廠和西工大合作,恐怕也搗鼓不出來,尤其是,前起落架需要穿過進氣道,這起落架的修改,咱們也從未涉及過……”

改動太大,搞不定!

秦亮心中感慨,果然,屠老是最熟悉殲七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這種改型的問題所在:機腹進氣,前起落架就得穿過進氣道,這樣得加長!

老毛子的ye-8,為此只能抬高機頭,甚至讓飛機屁股還有擦地的風險。

在殲十研發成功之前,國內根本就搞定不了全新的起落架,這也就意味著,秦亮折騰了一下午的設計方案,白費了?

大傢伙有種洩氣的感覺,西工大的老師們,果然還是無法貼近生產一線,想法太天真了!

怎麼辦?兩側進氣?這方案貌似沒啥亮眼的……大費周章,改出來效能也沒有脫胎換骨的變化,空軍能答應嗎?

看著一雙雙失望的眼神,秦亮知道,plan a被否定,就該上plan b了。

“嗯,那就只能醜一些了,讓進氣道貼著兩邊的腮幫子。”

三翼面的殲七魔改,只有模型而已,但是,ftc-2000那可是投產的,改到了連它媽米高揚設計局都認不出來了!

腮幫子?啥意思?

機頭進氣的效率是最高的,但是沒法安裝大口徑雷達,到了二代機上,就開始廣泛使用兩側進氣道,把機頭空出來,三代機,開始將進氣道設計在機腹,腮幫子是哪裡?

當然是從機頭正面看,將進氣道貼在機頭兩邊靠下的部分了!

當年,132廠和老巴一起合作搞超七專案,原本設計是兩側進氣,在格魯曼工程師的操刀下,將原本佈置在機身兩側的固定正激波設計d型進氣道,向內側傾斜了十度,也就是從兩側向下面移了一段,如果把機頭正面看做人臉的話,就是從兩個耳朵的地方轉移到了兩個腮幫子的地方。

後來,超七演化成了梟龍,貴航也把這個超七的機頭給移植到了自己的山鷹教練機上,山鷹之後繼續升級,變成了ftc-2000,除了訓練飛行員,還能戰鬥,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首選!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