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88章 殲八的問題,需要西工大來解決!

遙遠的北方,沈洋。

“米格-23機頭部分,我們已經完成了測繪,它的結構框架,和我們殲八機身的結構框架完全不一樣,沒有一根主樑能對接上。”工程師趙光明皺著眉頭:“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只能利用機頭的外形,整體結構框架,還得重新設計。”

“這可麻煩了!前半個機身都得重新設計,各種工作流程還得走一遍,靜力試驗得做,顫振實驗得做……和全新研製差不多,殲八試飛的問題還那麼多,機頭雷達也沒有匹配好……”

“你們說,能不能找西工大合作?對了,老黃不是剛剛從132廠回來,和秦亮那個小夥子見過嗎?老黃,你覺得如何?”

黃工神情複雜:“是啊,找他們合作是可以的,就是他們太黑了,我讓他們幫忙把襟翼技術移植過來,居然和咱們要幾百萬,幾百萬啊!”

說起這個來,黃工已經咬牙切齒了:“他們的計算機是美國人送的,他們就是浪費一些電力而已!當然,咱們也不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我說給他們幾萬塊錢的辛苦費,他們還不幹……”

“居然這樣?我看,乾脆讓上級下達一道行政命令!”

“西工大是大學,我們是科研所。”顧老開口了:“前幾天開會也說了,要走市場經濟的道路,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電費來衡量他們的貢獻,既然他們要幾百萬,那我們……”

咣!

話還沒說完,門就被推開了,一個聲音慌慌張張地喊了起來:“顧總,顧總,不好了!殲八1在地面試車中燒了!”

啥?

顧老一下子站了起來:“走,去112廠!”

和成都的配置差不多,北方所負責設計戰機,生產則是放在了同一個城市的112廠。

1930年,張學良不僅僅興建北陵機場,還和荷蘭弗克飛機制造公司溝通,想要在東北建設航空工廠,可惜九一八事變到來,東北航空工廠的計劃就此破滅。

解放後,北陵機場回到人民手裡,北陵空軍站成為了東北航校機務處第五廠,開始了維修飛機的歷史,之後,遠東戰爭爆發,北陵機場負責組裝和修理飛機,之後又生產了大量的副油箱,有力地支援了前線戰鬥。

等到戰爭結束,建設航空工業迫在眉睫,沈洋有機場,有廠房,有技術過硬的職工隊伍,只要擴建,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飛機制造廠。雖然距離國界線有些近,但是方案還是得到了透過。

於是,1951年4月17日,國營第112廠正式成立,這也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沈飛誕生的日子。而112廠,也成了國內航空工業第一大廠,其他的,什麼113廠,132廠之類的,都是從112廠分出去職工,組建起來的。

所以,國內最先進的殲八戰機的研製落到了北方所的身上,生產自然也在112廠進行。

最先研製的屬於殲八白晝型,沒雷達,效能落後,所以,在1976年3月,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殲八1型開始研製,安裝sl-4型火控雷達,射瞄-8改瞄準具,火控計算機、導彈射控裝置等等。

第一架殲八1已經飛上了天,進行雷達實驗,效果很不理想,607所的技術人員還在夜以繼日的研究改進方案,第二架殲八2,改進了發動機系統,希望獲得更好的效能,沒想到,居然燒了!

戰機損毀,這可是一等事故!

停機坪上,一片狼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