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雀巢、三得利三份框架協議,不但讓港島各界對陳記刮目相看。
陳記內部員工和管理層也振奮不已。
80萬美金、50萬美金、20萬美金的基礎授權費,加上後續源源不斷的提成和佣金,讓陳記內部從上到下都清晰地看到了公司未來的巨大潛力和豐厚的回報前景,瞬間點燃了整個公司的鬥志和信心。
不過,陳秉文深知,協議簽署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從紙面承諾到產品真正擺上北美超市的貨架、日本便利店的冰櫃,中間隔著至少三個月到半年的漫長準備期。
法規稽核、包裝本地化、物流體系對接、渠道鋪貨談判.每一環都需要時間打磨。
而這個時間段,恰恰是陳秉文此刻最需要的資源。
他需要利用這寶貴的視窗期,將陳記的產能、供應鏈、團隊夯築得堅不可摧。
“湯普森承諾的北美、歐洲渠道准入,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完成內部流程、裝瓶廠協調和首批鋪貨。”
沙田廠,陳秉文看著繁忙的灌裝生產線,對跟在身旁的凌佩儀和鍾強說道,“日本市場那邊,流程可能更快一些,但也不會少於兩到三個月。這寶貴的空窗期,就是我們全力衝刺產能的黃金時間!”
“陳生,沙田廠現有的薩克米熱灌裝線,主要負荷還是瓶裝糖水。”鍾強立刻彙報,“勁霸目前只有一條那條汽水產線改裝的灌裝線,要滿足未來三大市場的爆發性需求,這點產能恐怕應付不了。”
“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到了,新的灌裝線肯定要及時上馬。”
陳秉文點點頭,轉過身說道,“勁霸功能飲料對灌裝線的要求不高,汽水產線只要稍加改裝足以滿足灌裝需求。
港島現在很多小型汽水廠經營不下去,我們可以趁著這個機會買一兩家回來。”
陳秉文之所以有這個底氣,是因為他深知當下港島小型汽水廠的困境。
此時的港島,經濟雖在起飛,但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
對於本土小汽水廠而言,生存尤為艱難。
一方面,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國際巨頭憑藉雄厚的資本和強大的品牌效應,幾乎壟斷了主流渠道和廣告資源。
另一方面,大型本土食品集團如維他奶、屈臣氏等也憑藉多元化的產品和成熟的銷售網路佔據了巨大市場份額。
這些小廠各自為戰,成本高、效率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產品往往只能依靠低廉的價格,在街角士多店或偏遠區域苟延殘喘,利潤微薄。
加之pet塑膠瓶等新包裝技術的興起,對仍使用玻璃瓶回收體系的小廠更是巨大的成本衝擊,倒閉或被收購,成了它們中大多數共同的命運。
“這確實是個好辦法,”鍾強眼睛一亮,“收購現成的廠子,裝置、熟練工都是現成的,改造週期短,能最快速度形成產能!”
“不過,生產部要注意合理安排產能,勁霸功能飲料重要,瓶裝糖水同樣也重要。
除了港島市場,新加坡、大馬、印尼的市場反饋非常好,需求還在激增。
所以瓶裝糖水的產能一定要維持住,不能減。
新收購的廠子,重點用來擴充勁霸的產能。
沙田廠這邊,糖水的生產線要開足馬力,同時也要預留空間,為後續可能的糖水新品或者產能再提升做準備。”
勁霸飲料尚未形成市場規模之前,瓶裝糖水作為陳記目前最重要的盈利和穩定的現金流來源,戰略地位不容動搖。
凌佩儀迅速領會到陳秉文的意圖,介面道:“陳生放心,瓶裝糖水的生產和市場供應絕不會鬆懈。
東南亞市場的瓶裝糖水訂單我會親自跟進,確保按時交付。”
陳秉文讚許地點點頭,“就是要這樣,內部挖潛和外部擴張雙管齊下。
用最短的時間,把收購來的廠子改造成勁霸的生產基地,把產能給我拉起來!”
說著,他看向凌佩儀:“收購談判要快、準、狠。收購價格只要適當就可以,不用壓的太狠。”
“明白!”凌佩儀點頭應道。
就在陳秉文為勁霸產能提升積極準備時,半島酒店高階套房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fuck!fuck!fuck!”剛剛結束通話越洋電話的戴維羅斯,把電話聽筒狠狠的砸在座機上,連聲咒罵。
“sir,總部怎麼說?”
一旁的陳子明小心翼翼的問道。
“他們怎麼說?”羅斯抬起頭,盯著陳子明,“鑑於可口可樂已達成協議,且條件遠超我方承受範圍,經董事會緊急商議,決定暫停對陳記瓶蓋專利的進一步談判!
暫停!他們就這樣放棄了!”
羅斯站起身,在套房來來回踱步。
“18個月!總部的技術部門至少要18個月才能搞出替代方案。
這18個月裡,可口可樂會拿著那個該死的菱形瓶蓋,在全球每一個角落提升他們的使用者體驗!
我們的玻璃瓶可樂、美年達,會繼續被消費者抱怨難開!
市場份額會一點一點被蠶食!
品牌形象會受損!
這些損失,是幾百萬美金能衡量的嗎?!”
他停下腳步,指著桌上那份攤開的《星島日報》,怒斥道:
“還有那個勁霸!可口可樂的渠道就是它的跳板。
一旦它在北美、歐洲站穩腳跟,藉助可口可樂那該死的裝瓶廠網路,它會像病毒一樣蔓延。
功能飲料市場,我們還沒進去,就可能被它佔領先機!
總部那群坐在紐約空調房裡、喝著現磨咖啡的老爺們,他們懂什麼叫市場競爭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