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創業:我真是造手機的啊!

第64章 陳老師?額

小柳將記錄本甩在師兄懷裡,風風火火穿過走廊攔住陳默。

她杏眼圓瞪,柳眉倒豎:“你不知道嗎?用手套箱整合系統手動製備氣態電解質,一組就要8小時,你怎麼不攔住江老師啊?”

陳默神色淡定,指尖轉著銀色優盤。

“柳師姐!我勸過了.”他小手一攤,有些無奈:“勸不住啊!”

陳默也沒想到,江教授會這麼倔啊!

他晃了晃手裡的優盤:“不過要不了8小時,我這有高壓釜臨界整合的環境控制模型,十分鐘出一組氣態電解質。”

陳默挑眉看向這位柳師姐,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自信:“要不要現場驗證一下?”

離得近了,小柳這才注意到,眼前這人戴著的是實驗室一級許可權的通行證,目光狐疑地在他身上打轉。

他這麼個小年輕,憑什麼和江老師一樣,都是一級許可權啊?

“等等.你不是我們組的人,到底什麼來頭?”小柳警惕的後退一步,腦海裡國安來做過的保密培訓內容浮現在腦海。

陳默不明所以,只是無害的笑著點點頭:“我叫陳默,的確不是你們實驗組的人!”

“你”小柳杏眼猛地睜大:“不是.您就是氣態鋰電池的研發者?!”

她想起五天前,江教授突然大半夜的召集三組,展開那場驚世駭俗的30秒快充實驗。

那塊氣態鋰電池原型的樣子還歷歷在目,此刻它的研發者竟然活生生的站在眼前。

“天啊!我超佩服你的!那個氣態鋰電池原型的充電效率,簡直顛覆以往能源科學對低密度離子遷移率的認知”

小柳作為一個成熟的科研人員,自然明白這種顛覆底層材料學的認知發現有多難得。

這意味著開啟了材料科學的一個新的基礎屬性,有了一個全新的汽化離子視角,來認識這個材料構成的世界。

以後,可能有更多的科學家,利用汽化離子這個手段,去挖掘出舊材料的新潛能。

“過獎了!”

陳默被這位冷臉師姐突然亮起的星星眼,弄得有些不自在。

他指了指實驗室方向:“師姐!江老師還等著要不!咱們先過去?”

“好好好!我跟您一起!”小柳忙不迭點點頭,腳步輕快在前面帶路:“我叫柳明偵,26歲,江老師的副手,發過三篇一作《自然能源》.”

科研者之間的問候無需多言,亮出一作的sci數量足以。

公開發表的科學研究期刊的含金量,公認排序大體是:

第一檔:《科學》、《自然》。

第二檔:《細胞》、《新英各蘭醫學期刊》、《柳頁刀》(tha lancet)。

第三檔:《北美科學院院報》、《物理平論快報》。

算算年紀,這位柳師姐24或者25歲碩/博士畢業,這區區五年時間,就刷了三篇含金量最高的核心sci一作。

看她這樣子,二作都不稀罕跟陳默說。

形象一點說,這要是放出去外面那種二本高校任職,直接可以稱得上一聲柳教授了。

在實驗室裡,你叫我一聲柳師姐我不挑你的禮,去了二本院校你該叫我什麼啊?

她一口氣報出自己的履歷,耳尖微微泛紅:“所以.我給您當助手完全沒問題!”

這位柳師姐這麼猛,讓陳默這套著“系統光環”的假天才有些汗顏。

他當初本科發的sci,是第三檔的《北美科學院院報》。

至於這份sci的含金量嘛,不能說是完全沒有,只能說沙裡淘金了。

原因也很簡單,林老師認識北美科學院的外籍院士,能推薦陳默的論文走快速通道發表,趕在他本科畢業之前發表。

林老師為自己添光加彩的同時,也是在為他鋪路,雙贏。

無論哪個領域,出名都要要趁早啊!

科研人員的出名--這意味著同等技術下的兩個科研人員,領導的科研資源、資金,都會優先朝平常更瞭解的那位傾斜。

看著真正的科研大佬在自己面前這麼“謹小慎微”,陳默一時有些忍俊不禁。

“柳師姐別這麼客氣,你叫我陳默就行!”

“那不行!達者為師,以後我叫你陳老師吧!”

額.我不會攝影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