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創業:我真是造手機的啊!

第41章 產品規格書

充電效率:92%(8%的能量損耗以熱能形式釋放,內部氣態電解質凝華部分昇華吸熱)

正負極標識:

+:陽極(金屬鋰聚合物複合電極)

–:陰極(高導電性三維多孔石墨)

生產日期:2010年5月

批次號:c-liq-2010-000

執行標準:橙子科技氣態鋰電池標準(當前未有gb標準,執行企業內部標準)

警示:充電時,禁止加熱外殼溫度至120c以上,易發生爆炸。

禁止:拆卸、穿刺、浸水或暴露於80c,-40c環境,易對電池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壞。

注:本資料集含未公開特徵引數,屬內部敏感資料,未經授權嚴禁外傳。

檢查了一遍這份報告沒有錯漏之後,陳默又檢查了一遍實驗室電腦裡留存的資料,確保自己留下的沒有有效資料。

實際對方真想復刻工藝,也有些困難,沒有資料篩選標準,因為有效資料陳默都是單獨在自己那臺二手筆記本上模擬。

就好比你有12、65、46、46、4、6、19總共137個資料。

這其中有37個錯誤資料是需要排除的,但我不告訴你需要排除那37個資料。

假設你千辛萬苦的真排除了37個錯誤資料,現在剩下的100個正確資料,要排列出先後順序,還有加減乘除四種組合工藝。

最後這100個資料,你要得到253這個數,你怎麼算?

在真正的超過1000位元的量子計算機出現之前,陳默不覺得能有人用逆向工程硬破解,搞出氣態電解質的合成環境控制模型。

換句話說,我都有超過1000位元這種量子計算機輔助了,我去開發別的新電池不香嗎?

就算逆向出了環境控制模型,那封裝工藝呢?還有那個硼類聚合物催化劑的配方呢!

現在氣態鋰電池的工藝方面,防止洩密的就兩個工藝節點,一個是合成環境控制模型,另一個就是封裝工藝了。

物料方面的防洩密,那自然就是硼類催化劑的配方了。

專利上,陳默申請的只是硼類催化劑,這個物質在氣態電池催化劑方面的專利,可沒有公開配方。

這就像是一道大雜燴,你能看出一部分原料,但未必是所有,而且中間過程怎麼加工你也不清楚。

這麼一來,系統自帶的防洩密節點就有封裝工藝和催化劑配方兩個,陳默靠著自己搞定的氣態電解質合成控制模型就是第三個。

氣態鋰電池的封裝工藝,不同於液態鋰電池的塗布法(即將液態電極漿料均勻塗覆在集流體表面,乾燥後形成固態電極層)。

它是真空環境下,將處於超臨界狀態的氣態電解質與電極材料透過微米級微孔陣列同步封裝到特製鋁合金外殼。

形象一點來說,把現在市面主流的液態電池比作是一個“瓶子”的話。

快充這個液態電池,那就需要外面配一個電荷泵加壓。

而氣態電池內部,卻是更像存在很多奈米級真空的小瓶子,自己沒帶電荷的時候就自帶負壓。

這也是它能用普通充電器,還能實現極速充電的原因。

陳默耐心的檢測了一番,確保遠途電池實驗室的電腦裡,沒有遺留有效資料和工藝引數。

陳默把那10塊測試報廢的電池,則是放進了廢料箱帶走。

至於剩下的10塊“精品”原型,那當然是用一個小號電池箱包裝好。

這10塊是要拿去送檢,另外,最初誕生的那塊屎上雕花的原型,陳默則是留下,準備做個紀念。

對了!陳默這段時間都忘了老王了,還有一份賭注等著自己去取呢!

氣態鋰電池,這絕對是劃時代的產物了,陳默就不信老王找來的什麼專家,能歪曲事實。

不服?你也去找一塊30秒充滿的800mah的手機電池來造假啊!

可以說,這個世界以後有人但凡提起30秒充滿的電池,都繞不開氣態鋰電池。

你的手機充滿只要30秒,用的氣態鋰電池吧?

哪家的?

當然是橙子的咯!

陳默都能想象到使用者,講出橙子時自豪的樣子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