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突然靜了幾秒,許明遠的聲音帶著沙啞的驚喜。
“江老師!是btd那邊嗎?他們看上我的固態正極材料了?”
江教授嘴角抽了抽,差點說出:“你也知道那是固態正極材料啊!拿去做什麼氣態電池啊?還有那氮化聚合物,你拿去做催化劑?”,但話到嘴邊轉了個彎。
畢竟許明遠現在在江教授眼裡,已經做出了“成果”,成了他眼中的偏科“怪才”,有些奇特想法也可以包容。
“你眼光還是不錯的,但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嘛!”
江教授覺得,雖然許明遠把氣態電池做出來了,但明顯固態電池技術上更成熟。
實在不應該只是為了一個氣態電池首創的虛名,去推翻現有電池體系的基本盤。
畢竟固態電池現在從材料體系到產業鏈配套都開始趨近完善,而氣態電池的超臨界環境控制、鋰金屬聚合物穩定性等核心問題仍需長期驗證。
與其在實驗室裡賭一把“顛覆式創新”,不如讓成熟技術先撐起能源轉型的大梁。
氣態電池完全可以作為未來技術儲備留在理論層面打磨,沒必要這麼倉促的拿出來。
搞得在電池技術層面看來“最完美”的氣態鋰電池,感覺就像趕工產品,在能量密度上很尷尬,續航連市面上一般的三元鋰電池都比不過。
對於市場和產業來說,你的技術未必是越先進越好。
江教授想了想,或許覺得是自己對許明遠太苛責了。
畢竟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未必抵得住這樣的虛名,於是江教授難得的寬慰了他一句。
“明遠啊!總之你別擔心了,我給你打包票,這事半個月內必有動靜!”
這種氣態離子的技術,說大了可是關乎到國家能源戰略大事,不可能耽誤太久的。
這在江教授看來,許明遠公司的問題,那可不就是小問題。
這麼一個氮化聚合物拿出來,許明遠這輩子都吃喝不愁了。
因為技術確實夠硬核,江教授這才願意給他打包票。
當然了,江教授這些想法,都要建立在這份“一種新型氣態鋰離子電池生產工藝路徑”的資料,是許明遠遠途新能源公司自己搞出來的基礎上。
“可是江老師”許明遠的語氣突然猶豫,他那些正極材料自己都驗證過,自然明白那是怎樣的垃圾:“那個btd為什麼.”
“哎!”江教授打斷他:“你別急,好好整理一下你那電池思路,我稍微給你透點風.後面有專家會親自過來考察呢!你就安心等著吧!”
專家考察!!!
就我那些能量密度不超過120mah/g的固態電池,連現在市場上液態電池都不如的垃圾???
許明遠握著手機,很想再問問這位江老師是不是在跟自己開玩笑,但想起對方一向有些古板,不是那種會開玩笑的人。
“江老師您放心,我這邊會準備好迎接專家組考察的.”
最終,許明遠暈乎乎的答應了下來,準備迎接江教授口中“btd專家”的考察。
人在有希望的時候,理智總會本能的出走,許明遠也是如此。
或許或許btd的專家從自己那一堆垃圾裡,找出了自己沒留意到的“金子”呢!
掛了電話,許明遠目光看向辦公桌上,一份自己收集來的btd公開電池研發進展。
對方最新的三元鋰電池(ncm/nca)能量密度已突破150wh/kg。
這說不通啊!
難道他們真在屎裡淘金,要撿自己的漏?
但江老師言之鑿鑿的打包票,總不會有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