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平定後的第三日,各路軍情如雪花般飛來。
楊倓在御書房中檢視著地圖,上面密密麻麻地標註著各地的叛軍勢力。
“皇祖父,情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重。”楊倓指著地圖說道,“李密雖然在洛陽敗退,但他退守滎陽,實力猶存。竇建德在河北稱王,擁兵十萬。蕭銑在江陵自立為帝,控制整個荊州。”
楊廣看著地圖,臉色凝重:“還有呢?“
楊倓繼續道:“李淵在太原蠢蠢欲動,據說已經暗中招兵買馬。劉武周在馬邑起兵,薛舉在金城稱帝。可以說,大隋已經四面楚歌。”
獨孤嫣然在旁補充道:“最讓人擔心的是,這些叛軍都在觀望,看誰能笑到最後。”
楊廣沉默良久,突然問道:“倓兒,你覺得這些人中,誰最危險?”
楊倓毫不猶豫地回答:“李淵。”
“為什麼?”
楊倓分析道:“李密等人雖然聲勢浩大,但都是草莽出身,難成大器。唯有李淵,此人老謀深算,又有門第背景,最是危險。”
楊廣點頭:“你說得對。李淵此人朕早有防備,只是沒想到他竟敢起兵造反。”
墨五匆匆進來稟報:“陛下,殿下,太原急報!”
楊倓接過軍報,臉色瞬間陰沉:“李淵果然反了!他已經攻下霍邑,正向長安進軍!”
楊廣猛地站起:“什麼?長安有危險?”
楊倓冷靜分析:“長安守將是衛文升,此人雖然忠誠,但兵力不足。若李淵全力攻打,恐怕難以支撐。”
楊廣焦急道:“那怎麼辦?”
楊倓沉思片刻:“孫臣請命,立即率軍西進,增援長安!”
楊廣擔憂道:“可是江都這邊...”
“皇祖父放心,江都已經安全。而且孫臣會留下一部分精銳保護皇祖父。”
楊廣點頭:“好!朕準了。但你要小心,李淵此人不可小覷。”
楊倓躬身道:“孫臣明白。”
當夜,楊倓在花園中與獨孤嫣然告別。
“這次西征,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楊倓握著獨孤嫣然的手,眼中滿含不捨。
獨孤嫣然強忍淚水:“我等你回來。”
楊倓輕撫她的臉頰:“嫣然,如果我...”
獨孤嫣然打斷他:“不許說這種話!你一定會平安回來的!”
楊倓點頭:“好,我答應你。”
第二天清晨,楊倓率領三萬精銳離開江都,向長安進發。
隊伍剛出城不久,就遇到了從長安逃來的難民。
“將軍!長安危險了!”一名老者跪在路邊哭訴,“李淵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衛將軍派人四處求援!”
楊倓下馬扶起老者:“老人家,長安現在情況如何?”
老者哭道:“城中糧草不足,守軍士氣低落。李淵在城外揚言,只要衛將軍投降,就既往不咎。”
楊倓眉頭緊鎖:“衛文升會投降嗎?”
老者搖頭:“衛將軍是忠臣,絕不會投降。但是...”
“但是什麼?”
“但是城中有些將領已經動搖了。”
楊倓心中一沉,看來長安的情況比想象的還要糟糕。
“傳令全軍,加快行軍速度!”楊倓下令道。
與此同時,長安城外的李淵大營中。
李淵正在帳中與兒子李世民商議軍情。
“父親,長安城防堅固,強攻恐怕損失慘重。”李世民分析道。
李淵點頭:“世民說得對。衛文升此人雖然能力一般,但確實忠誠。想讓他投降,恐怕不容易。”
李建成在旁說道:“父親,不如我們圍而不攻,等城中糧盡,自然不攻自破。”
李世民搖頭:“大哥,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楊廣雖然昏庸,但楊倓此人不可小覷。若讓他率軍趕到,我們就被動了。”
李淵沉思道:“世民說得有理。傳令下去,明日開始攻城!”
長安城頭,衛文升望著城外的李淵大軍,心情沉重。
“將軍,我們的糧草還能撐多久?”副將問道。
衛文升嘆氣:“最多半個月。”
副將擔憂道:“將軍,朝廷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到?”
衛文升搖頭:“不知道。現在只能死守,等待奇蹟。”
就在此時,一名探子匆匆跑來:“將軍,好訊息!燕王殿下率軍西進,正向長安趕來!”
衛文升大喜,聲音帶著一絲激動:“當真?燕王殿下還有多遠?”
平定宇文化及叛亂,
江都之圍,
洛陽之戰。
楊倓的威名早就傳遍整個大隋。
如今楊倓率軍來救,
衛文升豈能不大喜激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