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鉗工和四級鉗工,在軋鋼廠裡有著明顯的分水嶺。
三級工能熟練的使用鉗工傳統工具對於工件進行手工打磨、開孔等等操作,能用車床,加工一些簡單零件,懂得基礎的裝置組裝、維修保養。
四級工則是可以進行一些更加精密的手工加工,利用車床進行比較複雜的零件加工,整機裝配、裝置調整、故障診斷,模具製造、夾具設計,帶徒傳藝、質量控制、工藝建議。
所以看似簡單的一小級跨越,需要掌握的東西卻是多了太多,也深奧了太多!
然而當易中海問詢各種四級工需要掌握的技術細節的時候,牛根生能夠脫口而出。
至少從問答環節上,在易中海的眼裡,牛根生是絕對符合一個四級鉗工知識儲備的。
這一部分的內容往往背書就能記憶下來。
可是東西太多了,條條框框的糾纏在一起,很多人光是背口訣引數工藝順序就能頭炸!
但這一步對於聰明人或者極度努力的人而言,是最簡單的!
剩下的只有實操!
易中海原本以為只需要隨隨便便糊弄一下,就能把帶牛根生的任務給糊弄過去。
可惜初步考教之後,易中海赫然間發現,人家年輕是沒錯,但腦子是真的好使。
很多東西他都需要找到相關材料琢磨一會兒內容,牛根生張口就來。
內心有些不情願,但在眾目睽睽之下,卻也只能是和幾個圍觀者一樣誇讚著牛根生的努力和上進。
順便進入到實操環節。
本來易中海以為這一步能夠稍微阻擋一下牛根生。
但萬萬不曾想到,牛根生讓他見識到了什麼叫做舉一反三,什麼叫做過目不忘,什麼叫做聰慧過人!
很多工藝步驟,只需要易中海講述一遍,或者帶著操作一次,牛根生就能一絲不苟的重複某個場景。
最難的當然是零件做出來的公差。
就算是操作師傅動作一樣,可是那零件的公差卻不可能輕易地被學去。
得練!
一次次的練習,有天賦者才能換來鉗工那種技近乎於道的手感!
哪怕是七十年後,這種大國工匠的手感也是無法用機器替代的!
這是所有人共同的認知。
當然,眼前圍觀牛根生的人根本不知道七十年之後的變化。
可是就在他們眼前,上演了讓這些人匪夷所思一幕。
牛根生的操作不僅一絲不差。
就連加工出來的複雜零部件公差,都進入到標準行列。
比不得易中海這位六級工,但已經合乎規格!
這一點幾乎就已經讓牛根生的另外一隻腳踏入到四級鉗工行列。
但還沒有完。
接下來是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實際運用。
牛根生都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彷彿他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四級工一樣!
這是牛根生從那位柳工身上刷出了資深八級鉗工技能所帶來的變化。
此前的他還不能保證糊弄過周圍的人,但八級巔峰的鉗工所擁有的能力已經到了這個行業的最巔峰。
糊弄眼前的人只是牛根生的一次演練。
此刻他真正的目標是柳工。
只有糊弄過這位,才能讓牛根生在更多關注目光下從容的完成三級工到四級工之間的考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