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叛亂平定後的第七日,金陵城上空的硝煙終於散盡。
李煜站在紫宸殿外,仰頭望著被秋雨洗刷一新的琉璃瓦。
三日前,逃往楚國的馮延巳已被邊境守軍截獲,此刻正關在天牢最深處,等待發落。
而他的心上人凌如霜,也在太醫精心調理下脫離了危險。
“吳王殿下,陛下宣您進殿。”內侍總管躬身道。
李煜整了整衣冠。
自從那夜血戰皇城後,他再未穿過那身染血的鎧甲,今日特意換上了正式的親王服飾。
絳紫色蟒袍,腰間玉帶上懸著那柄救駕有功的金色橫刀——龍吟刀!
踏入紫宸殿的瞬間,文武百官的目光齊刷刷投來。
李煜注意到,站在文官首列的馮延魯眼神陰鷙,而武官佇列中的林仁肇和哥舒宗遠則向他微微頷首。
他的兄長燕王李弘冀站在親王首位,面色複雜。
“兒臣參見父皇。”李煜行至御階前,行大禮。
龍椅上的李璟比七日前氣色好了許多,但眉宇間的疲憊仍未散盡。李璟緩緩抬手示意兒子起身:“從嘉,到朕身邊來。”
李煜邁步登上御階,在距離龍椅僅一步之遙處站定。
這個位置引得朝臣們一陣低聲議論——按禮制,除了太子,任何皇子都不得近龍椅如此之近。
“眾卿家。”李璟聲音雖輕,卻讓大殿立刻安靜下來,
“自先帝開國以來,我大唐歷經風雨,全賴君臣一心。然近日接連發生宋齊丘、馮延巳之亂,朕深思之,皆因儲位久懸,致使小人有機可乘。”
李煜心跳陡然加速。他餘光瞥見剛剛“救駕來遲!的燕王兄長李弘冀的手在袖中攥緊,脖頸青筋爆起。
“朕之六子從嘉,文韜武略,德才兼備。壽州之戰,力挽狂瀾,大勝周賊,護我大唐江山社稷,壯我大唐軍威,不僅如此,更有識破宋齊丘、馮延巳二賊勾結周國謀反之智,撥亂反正之功,還有有率靖邊軍救駕之勇。”
李璟說著,竟從龍椅上站起身,親手扶住李煜的肩膀,目色忽然嚴肅,高聲呼道,“今日朕決意,立吳王李從嘉為大唐太子!”
隨著聖旨宣讀完畢,禮樂大作。李煜雙手接過太子金印,轉身面對百官。
陽光照在他輪廓分明的臉上,那雙往日溫潤如玉的眸子此刻銳利如劍,掃過在場每一個人。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百官齊聲跪拜,聲震九霄。
殿中一片譁然。
馮延魯一黨面如土色,而以張承業為首的將領們則喜形於色。
在人群最前列,一個身著親王服的年輕男子跪得最慢,起身最快。他面容與李煜有三分相似,卻多了幾分陰鷙之氣——正是齊王三皇子李從善。
當李煜目光掃過他時,這位三皇子立刻露出恭順的笑容,眼中卻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寒光。
“陛下聖明!”御史中丞凌雲,
凌如霜之父率先跪拜。
凌雲本在七日前皇城之中被箭射成重傷,險些喪命,後被趕過來的孫仲景及時救治,現已經痊癒。
“陛下聖明!”
一直沉默的周宗也是面色複雜的站了出來,
有了凌雲和周宗兩位朝廷大佬帶頭,
緊接著,大殿內“陛下聖明”之聲此起彼伏。
李璟從內侍手中接過早已備好的太子金冠。
那金冠在透過殿窗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冠上九條金龍栩栩如生。
“跪。”李璟滿意點頭,輕輕說道。
李煜撩袍跪地,感受到父皇的手輕輕落在自己發頂。
這一刻,他忽然想起兒時父皇教他寫字的情景,那時的大手也是這般溫暖。
“皇兒,從今日起,你便是大唐儲君。望你以社稷為重,以民為本。”
李璟的聲音有些哽咽,“朕老了,這江山...終要交到你手中。”
“兒臣...必不負父皇所託。”
李煜俯首,金冠的重量壓在頭頂,沉甸甸的如同整個南唐的江山。
儀式結束後,李璟獨留李煜在御花園散步。
秋日的御花園中,菊花開得正盛,父子二人沿著太液池緩步而行,侍衛們都識趣地保持距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