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太極殿內已肅立滿朝文武。
李煜身著絳紗太子袍,立於御階之下首位。
今日他將首次以儲君身份提出國策,掌心微微沁汗。
“陛下駕到——”
李璟在太監攙扶下緩步登階,龍袍下的身形比半月前更加佝僂。自馮延巳之亂後,這位南唐天子似老了十歲。
“眾卿平身。”李璟虛抬手,“太子有本奏?”
李煜深吸一氣,出列朗聲道:“兒臣請奏國策三條:其一,減免江淮賦稅三年,與民休息;其二,遣使與吳越修好,共御周國;其三...“
他略作停頓,“趁楚國舊部內亂,出兵征討,擴我疆土!”
朝堂霎時譁然。
老臣韓熙載率先出列:“陛下!太子前兩條老臣贊同,唯用兵之事萬萬不可!連年征戰,國庫空虛...”
“韓大人此言差矣!”靖邊軍統帥鍾謨洪聲打斷,“楚國周行逢殺舊主馬希萼,自立為王,楚國境內,多有不服,朝堂上權臣傾軋,此乃天賜良機!”
文官集團與武將們頓時爭論不休。
李煜冷眼旁觀,注意到三皇子李從善正與兵部侍郎鄭彥華交換眼色,
這兩人本該勢同水火,此刻卻顯出詭異的默契。
“肅靜!”李璟拍案,“太子,你詳細說說。”
李煜拱手回答:“稟父皇,兒臣查過太倉賬簿。去年江淮水患,稅糧減收四成,若再減賦,軍餉從何而來?楚國素來富庶,其洞庭糧倉存糧可供我大軍三年之用。”
他接過侍從遞上的地圖,在御前展開:“楚軍主力佈防北境防備周國,南線空虛。兒臣請率三萬精兵,沿江而上,速戰速決。”
“荒唐!”韓熙載白鬚顫抖,“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韓公,”李煜不卑不亢,“周國虎視眈眈,我大唐若不趁勢壯大,他日何以自保?此番攻楚,既取糧倉解我燃眉之急,又可練兵備戰,一舉兩得。”
李璟眉頭緊鎖:“吳越方面...”
吳越國一直是南唐的後患,
南唐不能放開手腳擴充疆土。
多為擔心吳越國在後方背刺。
李璟的擔憂不無道理,
去年,
也就是保大十三年正月。
柴榮率領二十萬周軍南下親征唐國,發動滅唐之戰,
吳越國也趁機在唐國東南方向,進攻唐國。
嚴重牽制了唐國的軍力。
“兒臣願親赴錢塘,與吳越王盟誓。”
李煜早有準備,“吳越與我同屬大唐遺脈,合則兩利。”
朝堂再度喧譁。
一向沉默不語的李從善突然出列:“太子殿下雄才大略,臣佩服。只是...”
他面露憂色,“若我軍西征,北方周國乘虛而入...”
“三皇兄所慮極是。”李煜微笑說道,“故兒臣提議與吳越締盟。兩國聯手,周國必不敢輕舉妄動。”
李璟揉著太陽穴,顯然被這場激烈辯論攪得頭痛:“此事...容朕再思。退朝!”
退朝後,李煜匆匆返回東宮。書房內,
凌如霜已等候多時,案上攤滿了楚國地圖與密報。
“如何?”她放下手中文書,柳眉輕蹙,急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