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第二天。
《微紀元》企劃的完善還需要時間,至少需要美術畫出幾幅像樣的原畫,人畢竟是視覺動物。
外界對於《終末戰線》的討論還在繼續,大劉的微博,遊戲的過場動畫,新的基地模式,雖然離著《終末戰線》上線已經好幾天了。
可玩家們似乎總有討論不完的話題。
然而,無論遊戲再火。
對於楚晨,對於《終末戰線》這個專案的參與者來說,工作還是要繼續幹的。
就比如此時的《終末戰線》錄音棚。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遊戲的遊戲音訊部分其實都是外包的。
因為遊戲音訊這個東西是自成體系,且比較複雜,涉及音樂創作、音效設計、配音表演等高度專業化領域。
專門做這個領域的外包公司,能憑藉人才高度集中的優勢,報出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效率。
所以在遊戲圈,音效外包和動捕外包公司非常多,《終末戰線》的音訊部分也是採用的外包,對接的是國內頂級的遊戲音訊整合商雨緋音樂。
這家公司在業界挺有名氣,包括《三國殺》《戰艦少女》在內,國內這幾年不少遊戲都是他們做的音訊。
專業性還是有的,屬於你想要讓他們做到100分很難,但也絕對不會拖後腿的級別。
《終末戰線》當下的遊戲背景音樂,槍械音效,ui音效等等,就是他們在負責。
但有一樣,楚晨沒有外包,那就是角色配音。
之所以這個沒有外包出去,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角色配音對於二次元遊戲來說其實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事情。
因為二次元遊戲,和普通遊戲相比,是一種情緒價值相對高的文化產品,其經營邏輯除了本身的遊戲屬性之外,其實還具備一定的動畫產業屬性。
前世的《原神》《崩鐵》《鳴潮》..
這些高人氣遊戲的聲優,都是可以依託角色進行自我ip孵化的。
一些人氣角色的聲優甚至可以憑藉角色,輕鬆做到幾十萬粉絲,乃至上百萬粉絲的水平。
這一點,後世的玩家早已熟悉。
但仔細想想,這其實挺神奇的,因為這些聲優能進行ip孵化這件事本身,其實並不是遊戲產業的邏輯鏈條,而是動畫產業的邏輯。
是因為玩家喜歡角色,進而愛屋及烏,喜歡上聲優。
這也是楚晨為什麼一直強調要做情緒付費,而不是強度付費,因為二遊是遊戲,但又不完全是遊戲。
普通遊戲的玩家不會在意角色聲優的好壞,但是二遊玩家會,普通的玩家不會在意角色背後的聲優是誰,有沒有問題,但二遊玩家會。
正因如此,楚晨對聲優才會格外重視,不願意外包,畢竟外包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失去掌控,萬一某個人氣角色的聲優出了問題,連帶遊戲也會出現輿論。
其次,楚晨對遊戲的整體配音質量也是很重視的,前世鳴潮,就曾經因為不重視這一環。
導致整個1.0大版本期間,角色臺詞存在明顯的“棒讀感”,大量角色如忌炎、秧秧的配音被玩家質疑缺乏情感張力。
這些問題,混合在開服的節奏中,居然也成了壓死駱駝的稻草。
因而,這個世界其他人可能還沒明白這一點,可楚晨卻很清楚聲優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當下,國內聲優魚龍混雜的年代。
日語配音倒是可以交給外包,因為日本整個聲優體系太完善了,從配音導演到聲優的基礎素質都沒問題。
而且日本聲優的人數眾多。
楚晨可以像選妃一樣,一個角色,試聽多個聲優的演繹,最終敲定一個。
但在國內。
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整個行業的聲優體系都談不上健全,而且絕大部分聲優都沒有經紀公司,只是掛靠在一些音訊外包公司接單。
於是乎,楚晨只能像面試一樣,和他從配音外包公司挖過來的配音導演,憑藉自己記憶中還算熟悉的名字,去對應角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