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柬武王不知輕重,肆意攻擊他國,丟我天朝上國之顏面!”
“臣以為,需儘快召回武王!”
“.”
“都給朕閉嘴!”李二怒道,李承天的速度太快了,快到自己沒有任何反應的時間,就已經開始攻打東突厥。俯視著眼前這幫目光短淺,不知輕重的大臣們,此刻的李二,十分心累。
“長孫順德,既然你上柬召回武王,那便由你深入東突厥宣旨吧!”有時候,群臣的力量是李二無法左右的。
“臣臣看不如讓王大人去可好?”長孫順德一時間語塞,這種差事可沒人願意去。之所以上柬一是因為長孫無忌的勸導;二是怕武王功高,若取得帝位,自己與他無半點交情;三就是嫉妒,區區一個少年,便可披荊斬棘開疆擴土。
群臣中大部分都存在這樣的心裡,所有人都有過少年意氣之時,只是他們都在吟詩作對,而武王卻特立獨行,不從眾者,眾皆抵制,不外乎如此。
“此事容後再議!”李二看著既不想李承天攻打東突厥,又不願親身奔赴東突厥宣旨的大臣們,心中惡意十足。扔下這些鼠目寸光之輩,李二直接離開。
李承乾位列朝臣之中,未有多言。看著李二憤怒離朝,心中憤氣填膺,二弟為大唐擴土,若得知朝堂如此誹議與他,當有多寒心?
長孫無忌走到他身旁施禮道:“太子殿下,請您全陛下召回武王殿下。”
李承乾怒道:“長孫大人,何不自行上旨?”轉身就想離開。
長孫無忌拉住他道:“殿下要為自己考慮。”
李承乾甩開拉住自己衣裳的老手,“本宮如何做事,輪不著你來管吧?莫非長孫大人還想替本宮做主嗎?”憤然離場,只留下眼中寒意頗深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因為多次與李承天作對,心中早就下定結論,要扶持太子以抗李承天。可是從太子的表現來看,不說信任與否,但是那態度就足以讓長孫無忌害怕,若是太子登基,自己未來定沒有什麼好下場。
李承天在宮中之時,表現出的天穎聰慧就讓長孫無忌十分害怕,他是太子最有力的支持者,所以將長孫衝派去監視,後因李承天被貶入封地,與長孫衝父子衝突,導致自己最喜愛的長子與自己隔閡日漸加重。
公主拒婚更是雪上加霜,讓長孫家一撅不起,長孫衝與李治刺殺李承天一事,自己也是暗中幫忙的,不然憑藉一個無官的長孫沖和一個少年王爺,從何處能調動宮中守衛?
本想向皇帝和皇后求情,繞過長孫衝一命,奈何李二的怒火太重,再加上吐蕃道的崛起,讓長孫無忌痛失愛子。
長孫無忌現在心中恨意十足,緣由很簡單,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太子即位,而太子卻對自己離心離德,李二更是不再信任自己。在他心中,若世間再無李承天,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不論如何,定要讓他被召回長安,不能再擴大影響!
李承乾真的對長孫無忌之話無動於衷嗎?錯了,事關皇位,如今李承天的勢力本就極大,加上日漸增加的威望,若有一日群臣上柬立李承天為太子,自己又該如何處之?
李承天雖然不願意爭奪皇位,但李承乾害怕地是李承天手下那幫武王眾,推波助瀾奪位爭鋒。李二的造反有一半就是源於秦王府各將的推動。
最後,李承乾還是去面見了李二,具體二人說了什麼,無人知曉,第二日,李二下令“封長孫無忌為使,到東突厥召回武王率領的部隊!”
李二夜裡與皇后交談時,苦笑道:“只怕又要傷那小子一次。”
皇后不明所以趕忙追問,李二不言,只是擁著皇后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