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天在自己居住的帳篷裡靜坐沉思,在他看來,沒有生氣的必要,可惜手下無數將士埋骨他鄉,時也命也。
楚王衛出征時八千餘人,如今還剩五千,打整個西突厥損失了幾十人,然後進東突厥,卻被天氣害死了數百人,後來征戰各部落,在敵方有所準備的情況下,戰損數千人。
李道宗、尉遲敬德和薛萬徹三人如今合兵一處,還剩不到兩萬人,可以說東突厥之戰,打的很艱難,所有都想盡快打完,這其中不再是為了戰功,而是為了給朝夕相處的戰友報仇。
阿史那·杜爾帶兵來援,先後戰損高達三萬,只留下兩萬人無奈返回瀚海道修整。
最慘的就是東突厥,死傷壯男十五萬,被攻破部落大小十四個,僅存著不到二十萬人口的三個部落組成的聯軍。
李承天班師的訊息很快傳遍全大唐,無數百姓歡聲笑語,言我大唐武王,舉世無雙,徵突厥,懾吐谷渾,為大唐開疆拓土。
可惜沒人會曉得李承天此刻內心的孤寂,李二還是不信任他,大唐的百官一直在針對他,說到底,除了武王眾和楚王衛,李承天已經一無所有。吐蕃道,李二永遠不敢把他放回去。
路上的寒冷根本影響不了大軍的沉寂,當秦懷英醒後聽到這一訊息時,泣不成聲,哭得像個孩子。
每經過一個城池,都有無數的百姓為他們送上祝福,凡大唐將領戰勝敵人,班師時,城中百姓都會為他們慶賀。可是對於他們而言,更像是侮辱,東突厥的恥辱沒有辦法洗刷,近半的將士永遠留在了東突厥。這是李承天掛帥以後最重的一次損失,但卻不怪他,若是等到來年再攻打,那可不像西突厥這般容易對付,哪怕付出十倍的代價也未必能攻下。
難道東西突厥的差距如此之大嗎?錯了,因為西突厥和吐谷渾都是打的突襲戰,讓敵人措手不及就被徹底制服。
而東突厥,環境就是大唐將士的最大敵人,相比較西突厥,東突厥地理環境和晝夜溫差讓無數大唐將士損命在此。突然冒出的薛延陀,很難讓李承天有一口氣佔領的機會。幾年前那一戰,東突厥比西突厥的戰損要高出數倍,但不同的是,這樣為下一任東突厥首領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試想一下,一個大量減少壯男的部落,想要維持下去就必須要投靠強大的部落,而當時東突厥中強大的部落有兩個,一個是阿史那的鐵勒部,另一個就是現任突厥可汗的薛延陀部,這位曾今是鐵勒部的諸部之一。
薛延陀部首領夷男這些年來暗地不斷向北方發展,收攏中小部落,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僕骨、霫等族紛紛來投,領土不斷變大,最後竟然堪比整個西突厥。於是夷男奪權將阿史那的鐵勒部趕出東突厥,徹底把握了東突厥的所有疆土,疆域比西突厥大出一倍有餘。
這一戰,說到底,因為朝堂的關係,李承天輸了,薛延陀部本來是因為冬日無法及時派兵,才被李承天打的畏首畏尾,若是李承天徹底拿下東突厥其餘部落,就相當於把東突厥用刀劃成兩半,薛延陀最後也是無計可施。最後再一點一點蠶食薛延陀即可。
可惜!
今後,大唐要面對的,不再是東突厥的閒散部落,東突厥早已名存實亡,而是一個高度集權的薛延陀汗國!
李承天不在乎,現在只想回到長安好好休息,看著武王眾五人成婚,這就是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情,高度集中的戰爭生活,總需要調解和修養。
今後,打仗這種事,愛誰誰!
然而,在李承天率軍即將返回長安之時,東突厥宣佈改名為薛延陀汗國,並願遣使入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