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在今日配送菜品的過程中,營養師阿姨和司機大叔都熱切的從身後摸出了《哈利·波特與哲學石》,他們‘討好’的向薇薇安表示,想要從伊莎貝拉那兒收穫一個簽名。
因為他們的孩子都很喜歡hp。
當時,薇薇安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種行為有些不妥。
但,人家在你面前望著你誒,這你怎麼好拒絕呢?
於是乎,為了生命安全,伊莎貝拉便滿足了他們。
接著,當晚,噩夢便出現了。
不知道是不是食品公司的人洩露了訊息,還是別人瞧見了伊莎貝拉給他們簽名,總之,六點一過,伊莎貝拉她們便接到了很多的電話。
不是長期合作的保潔公司來電詢問她們家是否需要上門服務;
就是綠植承攬公司裡的園藝師關心她們家的觀賞植物是否需要修剪;
不是曾經的同學、曾經的朋友打來電話想要來家做客;
就是她們的家庭醫生主動來電錶示——
最近倫敦的氣候有些異常,讓她們注意保暖,避免風寒。
爆炸啦!!!
雖然以上交流中並未出現和hp有關的話語,但這種突如其來的大量關心其實也算是騷擾了,所以,當連續不斷的問候出現後,三人頓時就知道這日子沒法過了。
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
因此當晚,她們便隨便整理了些衣物,關上家裡的水電氣,逃難似的跑到利維斯登了。
這個時候,就真的只能靠資本保命了!
而在等駐組的克里斯·哥倫布聽完了她們的遭遇後……
“啪——”
他笑盈盈的兩手一拍,做了個請的動作。
接著,伊莎貝拉便在劇組的宿舍區瞧見了一堆熟悉的身影。
“damn——”
“你們什麼時候來的???”
伊莎貝拉呆住啦~~~
丹尼爾、魯伯特、邦妮、少爺等人都在組裡。
並且都是拖家帶口。
“因為家裡真待不下去了。”
丹尼爾的老媽苦笑道:“太熱情了……他們真的是太熱情了……”
“伊莎~再和你打完電話後我家的電話就炸了~”
魯伯特一臉無奈的靠在座椅上,“你能想象嗎?國際汽聯都有人找我爸問訊息了。”
“他們想要知道電影上映的資訊,想要知道什麼時候去到他們國家,想要知道我們會不會跑路演,不會的話能給簽名照嗎?因為他們的孩子都喜歡harry——pppppotter~~~”
在很多大陸人的記憶裡,hp是在電影上映後才成為全球ip的,但實際上,這是認知上的偏差,因為在電影立項時,2000年前,hp的全球銷量就已經突破1.1億冊了。
當時羅琳只發了三部,平均一本書的銷量是3000萬+。
去年,電影正式開機時,hp的全球銷量更是來到了1.3億冊,這其中固然有《火焰杯》的釋出,但同時《魔法石》的銷量也一直再漲,按單部算,它甚至已經攀到全球第六了。
總銷榜的第六名。
hp不是西方世界裡的《星球大戰》,而是《西遊記》。
若是不然,未來,《霍格沃茨之遺》那種罐頭遊戲也不可能賣到三千萬份。
當hp的粉絲遍佈全球時,電影開拍前,他們或許還能控制情緒,因為當時華納並沒有投入太多的宣發,但電影真的要上映了?那想要窺視更多的傢伙們是真有可能整出各種活的。
因此,伊莎貝拉她們能做的就是……
擁抱變化。
咳,這句話真的是個巨大的迴旋鏢。
去年伊莎貝拉還讓老姐擁抱變化呢,今年她自己就要擁抱了,這真的是……
唉!
不過,既然大家的遭遇都一樣,那伊莎貝拉便不再cos成龍,直呼倒黴倒黴倒黴了。
在組裡住下……
嗯,《魔法石》殺青後,《密室》便直接建組了,只不過沒有正式開機而已。
克里斯·哥倫布雖然和j.k.羅琳有矛盾,但人家在做電影時是真的勞模,並且,他也是真的尊重原著,大衛·葉茨和他一比那真的是甲級戰犯。
而當電影主創不堪其擾的躲進華納駐地後,外界的紛擾也就影響不到他們了,因為他們可以用‘工作’堵上所有的詢問嘛,但他們的‘逃避’並不會影響粉絲們的熱情,畢竟大部分人還是找不到他們的,所以,該議論的還是要議論咯?該瘋狂的……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啦~
首映禮結束後的第二天,英國境內所有媒體都在討論hp。
這是華納告知‘駐組’人員的訊息。
第三天,電影還沒上映呢,英國境內各家影院的周邊銷量就已經漲了17%。
是銷售數量漲,不是銷售額漲。
增長級別甚至是按m算的,百萬。
就他媽離譜。
第四天,沉寂許久的可口可樂跟著東風,推出了刻畫著hp圖案的可樂。
雖然這玩意就是換皮,但依舊是上市一天便開始補貨了。
在等時間來到8號9號,英國境內的所有影院門口那都掛起了hp的彩旗。
因為10號和11號,華納會在英國全境的所有影院裡舉辦預映。
這算是英國娛樂業的傳統吧。
在過去,但凡有排練久、投資高的戲劇準備公演時,劇院都會在正式上演前搞個預演。
其目的有兩個:
一是透過預演的方式查缺補漏,調整內容,調整宣發。
二是透過飢餓營銷的方式讓某某戲劇即將上映的訊息傳播出去。
例如,某某戲劇真好看啊,它將在下週正式上演,大家一定要去啊。
就這樣。
這種口口相傳的手段,是訊息閉塞時期最好的宣傳手法,電影出現後,這種戲劇上的好用手法也就被電影繼承下來了,當然,時間來到電視時代後,這種手段其實已經過時了。
但,人總是懷舊的嘛。
並且,這種套路,在以前那都是費雯·麗那種大明星才配用的。
因為膠片複製很燒錢的,你扛不起票房那是沒法大規模預映的。
so……
當下,又有什麼電影比hp更能配得上這個殊榮的呢?
11月10日,《哲學石》在英國491家影院的1137塊銀幕上進行了預映。
早上十點開始,晚上十點結束,12個小時的時間掃出了360萬英鎊的票房。
英國影史第一!
第二名是1999年的《魅影危機》,sw。
翌日,11號,雖然這天的預映票房出現了回落,12個小時只刷出了310萬英鎊。
但,預映兩天砍下670萬英鎊的資料也還是英國的影史第一!
第二名是2000年的《玩具總動員2》。
嗯,英國人的口味是有些複雜的,這邊的票房記錄並不統一。
可這並不重要。
因為即斬舊日,又滅新朝的事實讓英國上下直接就炸了!
自電影誕生之日起,英國的戲劇文化便走向了衰落。
即便英國文化也藉著電影的東風走向了世界,莎翁小說被各路導演拍了一部又一部,但對全球娛樂行業影響最深的,其實還是美國的快餐故事。
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奪寶奇兵》《侏羅紀公園》!
是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
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鐵達尼號》!
是迪士尼的那些動畫電影!
英國在丟掉世界霸權後,娛樂領地也被美國佔領了!
當西區最賣座的戲劇從《哈姆雷特》變成《獅子王》後,他們的臉其實已經丟完了!
而現在呢?
全部回來了——
【《harry potter》讓英國重新佔領了流行文化的高地!】
【《philosophy's》的大爆是英國文藝界的歷史性勝利!】
bbc當天晚上就大書特書了。
雖然《哲學石》是英美合拍片,且製作團隊的幕後人員來自美國。
但甭管是英國還是美國,此刻都不在意。
工業衰落是英國自己都承認的事情,這不是一部電影一部文學作品能夠改變的,所以,只要hp傳播的是英國的文化,且是全英班底,那就是他們在新的交鋒中取得了一場勝利。
美國想的則是hp是美國的專案,所有的票房都會返回美國,報賬納稅。
不管英國怎麼喊,他們都是賺的盆滿缽滿。
既然一個要面子,一個分裡子,並把事情捋清了……
那全球最大的兩個噪音製造者便同時嚎了起來!
英美這對共軛父子的傢伙那是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贏了!
在當鋪天蓋地的宣發遍佈全球后……
就算你住在火星,你都能知道hp把sw揚了!
而hp把sw揚了???
“mfxxk!harry potter這麼好看的嗎?”
大人們都驚了。
“mom!dad!我要去看harry potter!”
孩子們發出了最質樸的聲音。
在人們的詫異和驚歎中,時間,也來到了2001年的11月16日。
這天,hp在英美正式上映。
接著,短短三天,《哲學石》便在英倫三島砍下了960萬英鎊的票房。
加上之前預映的670萬,首周票房直接就來到了1630萬英鎊。
約2330萬美元。
北美那邊,首日,《魔法石》便在美加兩地轟下了3230萬美金的票房。
翌日票房逆勢上揚,報收3350萬美元。
三日再刷2450萬,首周共收9030萬。
三天時間,英美兩地共收1.13億——
美金!
備註:1英國的首周票房的確計算預映的,只要是有預映的電影首周票房就不是傳統的首週末三天,而是加上預映的五天。然後,因為有預映的電影在票房計算上有著時間上的優勢,所以在進行票房對比時,英國人他們自己會把票房脫水的,就比如說a電影有預映,b電影沒預映,那麼在一張表裡時,製表方是要把a電影的脫水資料標註出來的。不過,話又說回來,在英國沒有預映的電影一般都不配和有預映的在一塊,因為有預映的可能會撲,但沒預映的大部分都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