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影廳裡的人並沒有感慨多久,因為《好聲音》的故事內容有很多,所以敘事的節奏就會比較的快,再把莉莉·澤勒的偷師刻畫完全後,電影裡的衝突便瞬間出現了:
老神父本想帶領唱詩班的孩子們頌唱《上帝如此愛世人》,但哪知,班裡的孩子們昨天根本就沒有很好的複習,這導致頌唱的過程非常的磕絆。
如此事實讓老神父很是惱怒,直接就說他們不尊重主,對主沒有敬畏之心。
他要狠狠地責罰那些孩子。
然後,他點出了唱詩班裡的吊車尾,就想打他的手心,在此同時,唱詩班裡的尖子生,也就是莉莉·澤勒需要面對的第一個boss,威廉·莫斯里飾演的科爾·卡特站出來了。
科爾·卡特不希望神父體罰同伴,因為偷懶乃是人之常情,知錯認錯下次不犯就行了,並表示聖經有言,信眾不可發怒,因此,老神父在教堂裡發怒也是對主不敬。
so,既然他能對主不敬,那他們為什麼不能對主不敬呢?
如果他們不能對主不敬,那老神父也得懺悔。
英勇無雙的現身讓唱詩班裡的其他男孩佩服無比,也讓老神父怒不可遏,更讓位於門口偷師學藝的小姑娘噗嗤發笑,宛若百靈的聲音在恢弘的大殿內清晰可辨。
下一秒——
正愁找不到靶子宣洩情緒的老神父豁然轉身,衝著聲音的來向大吼道:“莉莉·澤勒,是你對嗎?你又來了!我已經和你說了很多回了,你來教堂禱告,主很歡迎,但唱詩班真的不是你能來的地方!唱詩班從來不收女孩,這是一千年來從未變過的規矩!”
祖宗之法不可變!
老神父一聲嘶吼,便把存於現實的矛盾給立起來了。
同一時間,他這轉換話題的行為也將避重就輕的醜陋展現的淋漓盡致。
他無法回答尖子生的問題;
他做不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在發現自己或有錯誤後,他的第一反應便是顧左右而言他;
這一行為……
讓小姑娘翻了個白眼兒,輕嗤一聲,懶得理他。
而那‘不削’的回應則讓老神父更加的憤怒,憤然甩掉了手裡的頌唱稿,擼起袖子就想把藏於暗處的莉莉·澤勒給揪出來,並罵罵咧咧的表示,要讓莉莉·澤勒在聖像前謝罪。
如此情形讓小姑娘明白,今日的偷師到此為止了,因此,她便果斷的逃出了教堂。
但在此過程中,她並沒有直接展現年輕人體能充沛的優勢,而是如同滑溜的魚兒一般,吊著老神父,帶著他在教堂裡兜起了圈子。
就在老神父覺得,小姑娘有些慌不擇路,自己即將收穫成功時,小姑娘忽的將他帶到了教堂的一個轉角,接著來了個急停轉身,調換方向……
“啊——”
老神父閃到腰了。
悽慘的聲線讓小女孩如風一般衝出了教堂,同時,她還衝著身後那捂著老腰氣喘不已的身影做了個鬼臉,那好似傑瑞般的調皮與靈動讓影廳內爆發起了一陣高呼——
“cool!”
“oh~伊莎好帥啊~”
“hahaha~那個神父就是個笨蛋~連個人都抓不到~”
“這個神父好討厭!這個伊莎好可愛啊!”
僅僅是一個場景,大夥便感覺到了電影的有趣!
“oh~mom~我怎麼感覺像是在看《小鬼當家》啊?”
雅拉·卡森面頰帶笑的和老媽分享起了自己的觀感。
“我也有這種感覺。”
老媽點了點頭。
說話的間隙,她還從女兒身前的零食桶裡掠走了一大把爆米花。
咕吱咕吱的吃著。
“但我覺得挺不錯的,因為我和你爸不一樣,我不喜歡看那種沉悶的電影。”
“尤其今天還是聖誕節。”
沒錯。
雖然《好聲音》的定位是一部劇情片,並且,它擁有的公路片核心強調的是主角透過一段歷程,實現了心靈上的昇華,但,自構思之日起,哥倫布和伊莎貝拉便沒想把《好聲音》拍成那種苦大仇深的電影。因為孩子不會喜歡的,而伊莎貝拉的粉絲大多都是孩子。
在這種情形下,和自己的基本盤說no,那真的是腦子進屎了嫌錢多。
所以,從一開始,他們便決定給《好聲音》的追夢之旅融入一定的喜劇元素。
當然,這種融入不是一拍腦門的決定啊,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當莉莉·澤勒的人設就是一個小太陽時,她的身上,那就是可以帶有一定的喜劇色彩的。
而當莉莉·澤勒就是個開心果後,接下來的劇情便以音符跳動般的方式展開了:
‘有仇就報’的小姑娘回到了家,正當她想要推門而入時,屋內的咒罵讓她動作一頓;
滔滔不絕的宣洩令她本能眯眼,偏過身子,趴在一樓廚房的窗臺上,眺望著屋內;
繫著圍裙的老媽正在家裡做飯,因為準備的菜品比較多,所以她讓躺在客廳沙發上的爺爺過來搭把手,但喊了幾聲,對方都沒有回應,如此情形令老媽很是憤怒,上前探查;
接著,老媽眼裡的死人,喝的爛醉的爺爺在老媽的搖晃下嘔了幾聲,吐了出來;
嗯,爺爺,對著,老媽,吐了出來;
當那“嘔嘔嘔嘔嘔”的聲音激出了一千分貝的尖叫後,本還趴在窗臺窺視家裡的小姑娘頓時五官緊促,捂著耳朵蹲下身,那果斷逃難的行為瞧得不少孩子哈哈大笑——
“喔——伊莎這是看到爺爺吐了老媽一身嗎?這本能反應真的是太可愛啦——”
“在蹲下的同時她的小臉還臭臭的呢!我感覺她後悔偷窺了!”
“如果是我我也會後悔啊!看別人嘔吐真的是太噁心了!”
“所以霍普金斯演的是酒鬼?老媽是家庭主婦?這個設計……感覺會有一堆矛盾呢。”
在觀眾討論的同時,銀幕上的畫面也瞬間閃切:
發現自家正門埋有炸彈後,莉莉·澤勒便想遠離煩惱;
於是她便準備從家裡的側門、也就是正門旁邊的車庫小門進入屋內,然而,又是在她想要推門而入時,門後,又冒出了對壘的聲音;
這一回的怒吼是個男聲,在聽到咆哮的話語後,小姑娘便一臉納悶的踩上了車庫的雜物架,趴在聯通車庫和家裡的高玻璃窗上,疑惑的打量著內裡;
接著,她便瞧見,自己的舅舅正在怒斥自己的姐姐,舅舅說,姐姐打電動時發出的聲響打擾了他的思路,如果不是姐姐的聲音太大了,他現在都已經解出了霍奇猜想了;
《陽光小美女》裡,舅舅是一位研究普魯斯特效應的瘋子,而在《好聲音》裡,舅舅變成了研究數學的‘天才’,至於為什麼這麼改……
“oh!瑞利!如果不是你在過去幾年裡沒日沒夜的算那些破公式!將你的破數字寫的到處都是!甚至還寫到我的畫作上!我早就考上維也納藝術學院了!”
“我從來就沒有找過你的麻煩,你現在反而過來找我麻煩?”
“okay!既然你非要讓我把話說清楚,那我今天就告訴你,我已經煩你很久了!自從你回來之後我就煩你了!我早就想發火了!沒有這麼做不是我心善,而是老爸讓我讓著你!”
“老爸讓我不要和你吵架!”
“但現在——”
“呵——”
“m-fxxk!”
“你這個畢不了業的廢物!”
“給老孃滾!”
姐姐用力的把房門一摔。
“嘭咚”聲響激出“嘭咚”哀嚎。
第一個“嘭咚”,那是姐姐摔門砸到舅舅的聲音——
兩人的爭執就發生在姐姐臥房的門口嘛。
房門關上的瞬間,舅舅的鼻子和大門來了個親密接觸。
接著,未來的蝙蝠俠布魯斯·維恩提前成為了傢俱俠成龍。
第二個“嘭咚”,那是舅舅捂鼻後退,撞上車庫大門的聲音——
嗯,舅舅的瘋狂,是要和老姐做匹配的。
而研究數學的人為什麼是瘋子?
這段劇情位於電影中段。
一連串的撞擊瞧得莉莉·澤勒一臉的牙疼。
“oh……伊莎貝拉這個表情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隔著銀幕都能感覺到她能感覺到舅舅很疼——”
“她的演技好像很不錯誒~表情超豐富的~”
既然側門也進不了,莉莉·澤勒便只能從後門回家了。
小心翼翼的摸回房間,做賊一般的情形讓不少孩子的臉上都露出了姨母笑。
鎖好房門,往座椅上簡單一靠,收穫自由的快樂,被鬆了口氣的動作詮釋的淋漓盡致。
戴上耳機,想要與世隔絕,而隨同拿起的一張比賽海報,則將電影的標題勾了出來——
《the voice of the world》
長達八分鐘的片頭讓不少影迷都感到了滿意!
因為電影的主題已經明確了——
當莉莉·澤勒在教堂裡偷學音樂並被神父趕走後,即便導演沒說她要幹什麼,就憑最後這張海報,大眾也能猜得到,她要在音樂的道路上不斷奔襲。
因為電影的情緒已經出現了——
神父不喜歡她,家裡一地雞毛,當她一無所有時,每一次的升級都是賺的。
“喔~~這個電影好像很有意思~~”
“我喜歡這個開頭!”
“所以接下來是什麼?解決家庭矛盾,然後參加比賽?衝啊小海狸!”
只要是一個水平正常的導演,那便能用鏡頭囊括無數的資訊。
而優秀的導演則會讓普羅大眾看到並看懂自己的講述。
在當大眾的觀影興趣被導演調動起來,所有人都渴望收穫更有意思的劇情後,一道童聲清唱,忽的從影院的音響裡傳了出來,那是莉莉·澤勒耳機裡的聲音——
“doctor actor laer or a singer~”
(醫生、演員、律師或歌手)
“why not president be a dreamer~”
(總統又有何不可?做一個有夢想的人)
“you can be just the one you nna be~”
(你可以成為任何一個你想成為的人)
備註:1約翰·斯坦納(john stainer)英國知名的作曲家,管風琴家。他一生創作了很多音樂,最知名的是《耶穌受難曲》。《上帝如此愛世人》是裡面的一篇。然後,他年輕時就是聖保羅大堂唱詩班裡的一員,所以,在他成名後,英國教堂基本上唱的都是他的曲子。2歌曲是《be what you wanna 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