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密室》丟掉單日票房冠軍這事在普羅大眾的眼裡其實挺正常的。
因為大部分電影的首周票房就是整個上映週期裡最高的單週票房,除了《鐵達尼號》,所以,《擇日而亡》的首日資料高過了《密室》?那不就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嗎?
hp在強,也做不到捂著別人的嘴不讓他們吃飯,對吧?
但,在華納這兒,《擇日》的異軍突起對於它們來說那可是猶如天塌。
因為當下的他們不能輸!
因為他們已經在先前做好了所有的預測!
當所有測算都表示,《007》就是打不過《密室》時,《擇日》把《密室》超了?
omg——
且不說這一事實會影響華納對《密室》後續宣發的把控!
光是‘測算錯誤’這個結果就能讓一堆人直接滾蛋了!
讓你預測對家票房,你錯20%、30%,在新電影上甚至錯個60%、70%我都能理解,因為電影行業本來就是賭博,當《蜘蛛俠》那種氣運之子非要現身時,那是誰來都擋不住的。
但——
你在一個沒有換人的老牌系列上能錯出個100%?
你預測人家第二名,結果人家爆種來到第一名,且票房超過第二名快50%?
你脖子上頂的他媽的是屁股嗎?
你的預測就是用你的大腚放屁嗎??
“m-fxxk!!”
“你們誰能告訴我這他媽的是什麼情況!!!”
在發現《擇日》的成績高的離譜,遠遠超出了測算預期後,內森·貝利便直接把美好的週六拋棄了,火急火燎的趕回公司,質問下屬具體原因。
唉,沒辦法,誰讓《密室》的資料是由他監控的呢?
真出問題了,第一個被清算的就會是他!
“呃……boss……”
“《007》的成功可能和哈利·貝瑞有關……”
由於先前的預測的確偏的扯淡。
所以華納運營部的人在內森·貝利到來之前就已經在瘋狂的自查了。
然後,他們發現,《擇日》的首日大爆和皮爾斯·布魯斯南沒有太大的關係,這位老牌的詹姆斯·邦德已經是電影票房的下限了,他已經無法刺激系列的票房了,給《擇日》注入生機的,乃是新一任的邦女郎,哈利·貝瑞。
這一位入行前就是美國小姐了,形象棒,氣質佳。
雖然生涯早期沒啥亮眼成就,但最近幾年她的事業運倒是好的爆棚。
她不僅飾演了《x戰警》裡的暴風女,那部電影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95,屬於光看票房就盈利的專案,更在今年年初晉升成為奧獎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影后。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她的登頂和去年紐約收的大飛機有關。
當下,美國主流輿論就是團結一切所能團結的力量,向他們定義的邪惡軸心發起猛攻,一定要將美式的自由與民主傳遍世界,所以,哈利·貝瑞才能史無前例的拿到了影后。
但,她的影后水不水根本就不重要不是嗎?
由人評選的獎項結果可以是人為操控的,但需要大眾捧場的票房成績則是不好作假的。
而讓哈利·貝瑞收穫奧獎影后的《死囚之舞》那就是以小博大的代表。
400萬美金的投資收穫了4500萬美元的票房,投資回報率高達11.25。
這個成績在劇情片裡已經非常牛逼了,不僅如此,《死囚》的錄影帶也賣的超級好,六月上架,到目前為止,獅門影業已經透過錄影帶收回一個億了。
當哈利·貝瑞的名字代表的就是刀樂時。
她在《007》裡的現身那就是會為電影票房帶去助力的。
“oh!sxxt!!”
“這種事情你們為什麼不早告訴我!!!”
內森·貝利瘋了!
“哐當——”
他攢拳敲桌,憤怒道:“你們說的這些都是足以改變一部電影票房的東西!”
“所以你們在彙報的時候為什麼不在報表上標註出來!!”
內森·貝利堅信,自己並沒有在先前的報告上瞧見哈利·貝瑞。
所以……
報告作假了?
damn——
這個報告關乎著《哈利·波特》的運營啊!
而《哈利·波特》是華納的命根子啊!!
這些人他媽的是怎麼敢的啊!!!
好似牛吼般的質問聽得運營部的工作人員五官蜷縮。
前來彙報的三人環顧身側,對視幾眼,接著,站在中間的那一位嘆了口氣——
“boss,因為在今日之前我們也不知道哈利·貝瑞的具體價值究竟是多少。”
“當她在商業上的影響力非常的模糊時,我們也不好把她寫入報告……”
若是單看《x戰警》和《死囚》,哈利·貝瑞在商業上的成績是非常亮眼的。
可要是縱觀她的演藝生涯,啊不——僅看她成名後的職業履歷,你就會發現,哈利·貝瑞的影響力難以界定,變種人系列的成績的確不錯,可之後呢?她的電影《劍魚行動》簡直撲到姥姥家去了,1.02億的投資僅收穫了1.47億的票房,這簡直就是失敗中的失敗。
而最讓華納難以忘懷的是,《劍魚》是他們自己投資的。
籤專案的人已經滾蛋了。
接著,《劍魚》之後,《死囚》賣的很好?
由於《死囚》有著奧斯卡的加持,所以哈利·貝瑞對票房的貢獻到底有多少?
這個誰都算不清。
但,有一點大家是知道的,那就是在她拿了影后後,她的電視劇收視率、參演的脫口秀收視率、甚至是代言商品的銷售額,全都出現了不增反降的情況。
不僅如此,露華濃的老闆羅納德·佩雷爾曼甚至公開表示,他們會在明年,也就是哈利·貝瑞和露華濃的合約到期後就和黑珍珠分道揚鑣。
因為哈利·貝瑞扛不起銷售額,而這一位同時還是漫威的老闆。
so,漫威的老闆覺得自家的暴風女扛不起代言品的銷售額?
這不就等於把漫威周邊的銷售情況爆的一乾二淨了嗎?
那在這種情況下,從專業人士的角度看,哈利·貝瑞真就是一塊巧克力。
人吃了沒事,狗吃了會死。
而什麼專案是人?
什麼專案是狗?
這他們哪裡搞得清啊!
“這就是你們把哈利·貝瑞從報告中剔除的原因?”
內森·貝利快速的看完了下屬遞交來的資料。
“是的。”
為首的那個斯文眼鏡男點起了頭。
“我覺得你們的想法沒問題,是正常的行業邏輯。”
內森·貝利沉吟片刻,而後點起了頭,這一事實讓現場三人鬆了口氣。
然而——
還沒等他們徹底放鬆呢,內森·貝利又搖起了頭,“但,《密室》不是正常的電影。”
“《密室》是我們華納當下電影部門的唯一支柱。”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可能會影響到《密室》票房的因素都要在報表裡標註。”
“so!回答我!”
“你們為什麼沒有標註?”
內森·貝利緩緩地抬起了頭。
佈滿血絲的眸子裡閃爍著駭人的光。
在他看來——
即便在先前所有的測算中,所有人都覺得哈利·貝瑞不好判斷,這些人也要把哈利·貝瑞寫進報表裡,因為哈利·貝瑞畢竟是有著奧斯卡小金人的大明星!
當然,他想表達的並不是尊重人的意思。
在好萊塢裡,沒有商業價值的人就是得不到尊重的。
一會超神一會超鬼的人也是得不到尊重的。
內森·貝利真正想表達的是——
就算哈利·貝瑞的商業價值再怎麼模糊!把她寫進報表裡也浪費不了大家幾秒鐘!而這幾秒鐘的消耗能讓他們所有人在問題爆發後脫責!
可當哈利·貝瑞不在報表裡時……
調查不利的責任誰都跑不掉。
由於內森·貝利說的是事實,這種詳細敘事的確是職場裡的自保法門,所以,質問剛一出現,前來彙報的三人便低下了頭,停頓兩秒,站在左側的傢伙嘆息道——
“boss,今年上半年你不在公司,所以有些事情你不知道。”
“哈利·貝瑞這個名字我們真的不能寫,梅耶先生現在很討厭這個名字。”
“因為dc選中了她,然後她噁心到了梅耶先生。”
“???”
內森·貝利懵了。
‘我們他媽的不是在說哈利·貝瑞嗎?怎麼話題突然又扯到dc身上去了?’
他不理解!
但他有嘴——
“等等!”
他單手拍桌,眉心緊蹙,道:“你說她噁心到了梅耶先生?”
“是的。”
“她怎麼噁心的?”
“呃……”彙報之人面露猶疑。
三人用眼神溝通了一下,達成共識後這才道:“boss,dc的《貓女》你知道吧?dc想要重啟當年的專案,然後想請哈利·貝瑞演貓女,梅耶先生同意了,但……”
“哈利·貝瑞要價高。”
“有多高?”內森·貝利眯起雙眼。
dc的情況他是知道的,也正是因為他知道,所以此刻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2000萬。”下屬道。
“奪少???”
內森·貝利的眼睛瞬間瞪大。
前文說了,華納的上一任教父送葬者羅斯的最大願景那就是把華納打造成像迪士尼那樣的娛樂王國,為此,他甚至在澳洲建立了影城,並收購了北美很火的六旗遊樂園。
如果不是他突然離世,華納的樂園專案搞不好都已經做完了。
而影城的建立,六旗的收購,僅僅只是他在場地方面做的安排。
ip方面……在史蒂夫·羅斯的計劃裡,dc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因此……
1989年,華納推出了電影,《蝙蝠俠》。
沒錯。
蒂姆·伯頓的《蝙蝠俠》就是為了華納的樂園專門拍的。
所對應的樂園專案,是華納在澳洲的‘蝙蝠俠冒險之旅’。
這個專案是在1992年的12月23日正式問世的。
華納就是為了樂園這個醋!才包的電影這個餃子!
由於蒂姆·波頓版的《蝙蝠俠》收益不錯,且樂園衍生很受歡迎,因此,華納便想再接再厲,繼續開發dc的其他ip,又由於《蝙蝠俠歸來》裡出現了貓女,米歇爾·菲佛的扮演很受大眾歡迎,所以,開發《貓女》便成了華納當時的首要任務。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
《貓女》還沒開拍呢,華納教父史蒂夫·羅斯就去世了。
他是在1992年12月20日走的。
嗯,他自己都沒有瞧見蝙蝠俠樂園的爆火。
再然後,大家更沒想到的是——
史蒂夫·羅斯剛走,時代華納的奪權戰火便直接燃起。
再再然後——
華納名下各大ip裡的樂園經營權……
冇了。
當此事實出現後,華納便遇到了一個問題:如果華納把dc的電影拍好了,那酷酷掙錢的也不是它們啊,而是擁有樂園經營權的六旗啊!可如果華納不繼續拍dc的電影,那史蒂夫·羅斯打好的地基難道就不要了嗎?《蝙蝠俠》兩部曲的票房很好的!
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華納直接就人麻了。
不過,華納也沒有麻太久,因為內部鬥爭太兇了,外部覬覦它們的資本更是有很多,當公司內部的權力無法集中,職業經理人各有派系時,業務也就沒法做了。
以至於蝙蝠俠這個ip以撲街收場。
蒂姆·伯頓很想拍完三部曲的,但可惜,沒機會。
按照正常情況,在蝙蝠俠草草收場後,華納就應該不會再拍什麼漫改電影了,一是版權不全,二是漫改電影在市場上的票房反饋從總體上來說是不行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