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出眾的音樂,是可以打動人心的,哪怕現場的觀眾對餘惟不以為意,此刻依然下意識想繼續聽下去。
在她們這些人眼中,自己和偶像之間,又何嘗不是隔了一堵牆呢……
一旦帶入自己,這首歌溫馨而略帶憂傷的氛圍便會瞬間瀰漫開來,讓她們切身感受到淡淡的落寞。
她們做了這麼多,真的能穿過這層厚障壁嗎?
並不會。
一路走來,她們能得到追星的成就感,能得到情緒價值和自我感動,但卻從未得到一絲一毫來自偶像的反饋……
“第一次遇見陰天,遮住你側臉。”
愛是剋制,但張愛玲說過,剋制不住的才叫愛,愛不是清醒的。
哪怕對方正處於“療傷階段”,暫時封閉壘砌了心牆,這首歌做出的選擇仍是“我感覺我懂你的特別”。
這種內心的糾結有些矯情,但確實又真真切切是不少人的所思所想,旋律柔和,但卻讓她們難得陷入了沉思。
愛情彷彿有種無形的魔力,宛如一顆不安分的心,牽引著他終於還是伸出了那隻手。
“你的心有一道牆
但我發現一扇窗
偶爾透出一絲暖暖的微光。”
原本略帶憂傷的氣氛伴隨著這句詞瞬間煙消雲散,暖暖的光,很小心,很仔細,也很真實。
因為這一縷微光,那道很久的牆桓悄悄地放下了戒心……
不少觀眾已經悄悄開始拍攝留念了,他們好像見證了什麼見不得得名場面。
“就算你有一道牆
我的愛會攀上窗臺盛放。”
愛的剋制但依然勇敢,哪怕心牆難以逾越,他也會發現對方心靈上的一扇窗,將自己的溫柔和善意遞過去。
有點好聽啊,現場觀眾不自覺對餘惟有了些改觀,這是他寫的嗎,還是別人幫他寫的?
不知不覺間,他們好像真的看到了攀上心牆綻放的一束花……
這幾句是歌的主旨,也是歌名的由來,故事簡單,情感純粹,為了彼此,在紛繁的世界互相療傷。
牆是自我保護的情感壁壘,窗則代表隱秘的希望通道,心牆被愛突破的過程,也是被治癒的過程。
但除了對愛情的細膩描寫,這首歌還有另一層表達。
心牆是自我的隱喻,有人走進生活時,常因節奏被打亂而築牆,但經歷過滄桑後,卻依然相信微光。
餘惟唱的是第二層,他會對荒誕的娛樂圈築起高牆,但也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
哪怕飯圈浸透了娛樂圈的每一寸土壤,至少還有街邊演唱的大師沉浸在自己音樂的藝術裡。
這是一種撲街心態啊,正好他是專業的。
如果沒有觀眾,那路人就是我的觀眾;如果沒有舞臺,那天地就是我的舞臺。
總有人會駐足聆聽。
餘惟也確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一曲唱罷,他成功把這些“路人”變成了自己的觀眾。
不過現場的觀眾聽的是第一層,她們把自己帶入了歌曲,用“勇敢”來粉飾自己的行為……
姐妹,這簡直就是我!
因為所謂的共情,她們有人聽哭了,有人在發呆,不過真情流露不是因為這首歌,而是她們的自我感動。
觀眾在拼命鼓掌,無數種情緒,都在這首歌中得到了釋放。
她們仍心存幻想,幻想自己不顧一切的愛能融化偶像的心牆,就像這首歌唱裡的那樣。
但餘惟並不在乎她們怎麼想。
他不為她們歌唱。
比起這些人,他還是更關心自己的讀者回來沒有……
“書友該原諒我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