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一下實力大增,總兵力擴充到了五百多萬,這才有信心發起了登陸作戰。
反正這些移民多的是,他們也不怕死多少。
美國的移民戰鬥力還真是很厲害,這個從不禁槍的民族,幾乎人人都懂得用槍,拿起槍就是戰士。
這次荷蘭的登陸戰,主力還就是這些剛剛編入英軍的美國人。
美國的移民也知道,要想被這個國家真正接受,那就得在戰場上立下功勞。
英國的武器革新也很快,現在陸軍已經全部裝配上了衝鋒槍。
除了火炮部隊外,更是自行研發出來鐵甲戰車,這次在荷蘭登陸的也有兩千多輛鐵甲戰車。
德軍上下一時都有種四面為敵的感覺,用一國之力竟然對抗這麼多強國。
他們的盟友不值一提,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實力,也就是跟著德國佔佔便宜可以,指望他們打勝仗,除非是吃錯藥了。
他們在戰場上打的越厲害,新中國的銀子就賺的越多。全國的各大兵工廠,幾乎是開足了馬力生產。
一船船黃金白銀從其他國家源源不斷的送來,沒有金銀的就拉來煤炭、鋼鐵等資源兌換。
連帶著新漢國也佔了便宜,趕上這趟好機會,開足馬力的打造軍工廠,積累了一大批原始資金。
新漢國目前的產業,光是軍火工業就佔了一半。都是當初美國人留下來的東西,現在敲敲打打收拾了一下,很快就能生產出武器。
軍火商們倒是希望歐洲戰爭持續的更長一些,他們遲上一年結束戰爭,軍火商的利潤就能翻上十倍。
歐洲其實有很多精英都認識到這個問題,他們之間的作戰現在就是為了新中國和新漢國謀取利益。
光是軍火,就把各國的財政給掏空了。戰後經濟秩序肯定得以重建,歐洲就徹底淪為兩國的經濟奴隸。
各國相繼有人呼應,儘快的結束戰爭,不能讓黃種人坐山觀虎鬥,白白佔了便宜。
但是戰爭打到這個份上,如果德國沒有被消滅,哪裡還能停的下來。
這不是一兩個學者呼籲一句,戰陣就隨即停下來的事情,這是你死我活的戰爭,終究還是要分出一個勝負。
世界上還有一個元首的心情和希特勒一樣,那就是流亡到加拿大的羅斯福。
隨著美國聯邦軍對加拿大西部城市的佔領,美國現在已經和加拿大形成東西分治的局面。
華興軍幫助加拿大抵抗勢力拿下西部後,就再也沒有其他的動作,也停止了對加拿大抵抗勢力的援助。
這都是喬志清的意思,他不想新漢國的北面出現一個統一的國家。
加拿大和美國能和平共處,但是卻不一定和新漢國和平共處。
畢竟是兩個民族,現在有共同的利益,並不代表以後還有共同的利益。
所以解決加拿大問題的關鍵,就是有意造成加拿大東西兩半的分裂。
既然美國人逃到了這裡,正好就讓他們在這裡落葉生根,和加拿大人在北面各佔一半。
這樣最符合新漢國的利益,兩個國家只要不聯合,在北美一帶就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單靠美國也就構成不了怎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