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至此,成智午等人便暗暗懊悔,唯一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吳國即將自顧不暇,又能為這個娘們撐多久的腰呢?
慶忌剛剛把吳國建設的有聲有色,個人名望提升到最高點。便連受這樣挫折,一時怒火中燒。如果彭城奪不回來,在他扶持之下建立地東夷國甫一立國又再遭覆滅。吳王慶忌必成天下人口中的笑柄。無論是為了吳國眼下的切身利益還是長遠發展,慶忌都必須把這股動盪撲殺下去,悍衛他東南霸主的尊嚴。於是慶忌立即命英淘所部整裝待發,同時命國內迅即籌備糧草軍餉,準備親自北伐,剿平叛亂。
越太子勾踐收到布在吳國的耳目連夜送來的這些訊息不由遙望吳國放聲大笑,他馬上去見越王允常。越王允常正在吃早飯,一聽這訊息不禁龍顏大悅,胃口大開,一頓早飯比午餐吃地還多,被燭庸氣出來的頭痛病也立馬見好。
越王允常其實早就受夠了來自吳國的窩囊氣。要不是王兒勾踐苦苦勸著。他此時已經不知又伐了幾次吳了。反正允常伐吳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只要戰敗。立即奉獻珠玉美人乞和便是。吳人如想徹底打敗越國,也要付出相當地代價。可吳國旁邊還有一個虎視耽耽的楚國,吳國又豈敢對越國孤注一擲,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接受乞和了事。
所以允常對起兵攻吳一直是有恃無恐,只是他素來信服王兒地智計,所以才在勾踐“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勸說下隱忍了這麼久。如今一見王兒也贊同發兵了,允常大悅,立即命大夫曳庸趕赴楚國同費無忌取得聯絡,商量聯合出兵。命上將軍皋如立即整理軍備,徵召士兵,做好伐吳準備。
勾踐同其父越王允常商量已畢,允常磨刀霍霍的準備伐吳,勾踐一轉身便去找大司徒了。他帶了父王的命令,從大司徒若成管理的國庫那兒領了上等葛布五萬匹,越國涼蓆一萬領,蜂蜜九大桶,狐皮五雙,棘枝十船。
當時貴人皆著絲綢,平民才著葛布衣裳,齊紈魯縞就是最有名的絲織品。不過夏天身上穿著絲綢十分不舒服,貴人的內衣也常穿葛布。葛布需要入山採集葛藤,漚制抽絲之後,紡成葛布,上等葛布柔軟透氣,染色之後看起來不比絲綢差,而且更加舒適。越國用竹蔑制的涼蓆做工精美,那時的人到了哪兒都是席地而坐,身下缺不了席子,因此越席也是暢銷天下之物。至於那十船棘枝,卻是製做箭矢所用地材料。
勾踐備齊了東西,便派大夫皓進運往吳國,表面上看這是聽說吳國出兵北伐,作為附庸小國竭盡所能以示支援,在吳王慶忌面前擺出一副恭順馴服地模樣,以消解他對越國的警惕。同時對大夫皓進秘授機宜,沿途觀察吳國動向,看看慶忌是否真地率兵親征,像御兒城這樣的越國北伐必經地軍事要塞兵力部署如何,以及姑蘇城中如今的動靜。
越大夫皓進一路北上,一路同越國安排在吳國的秘探取得聯絡,利用秘探的隱秘身份和自己越國進貢特使的官員身份,從明暗兩方面著手探察吳國情報,隨時返報越國。
此時,鬱平然也早已到了魯國,先見了魯公姬宋,然後在館驛住下。隨後找機會先拜訪了慶忌的岳父叔孫玉,叔孫世家一直把持著魯國的外交大權,做為吳國使節,去拜訪他本無不妥,何況他又是吳王岳父,可謂公私皆宜。
叔孫玉聽了鬱平然來意,考慮到慶忌是自己的女婿,他的勢力越強大,自己在魯國的地位也就越紮實,於是欣然應允,找了個機會便把季孫意如也請上門來共同商議。
季孫意如對援吳一事無可無不可,唯一的顧慮便是魯公姬宋,他是熟知因季孫小蠻之爭,魯公姬宋和吳王姬慶忌之間的過節的。為了能既幫助了吳王慶忌,又不會和魯公姬宋鬧得太僵,季孫意如頗費思量。
這樣你來我往,私邀密議的過了十多日,他們還沒商量出個穩妥的辦法,晉國六卿作亂,齊國出兵邀各國在蓋與休兵議和的訊息便傳到了曲阜。季孫意如聞訊大驚,他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人才,也知道晉國分裂,對齊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很快,齊國就有可能再度大會諸侯,稱天下霸主。到那時,齊國對近在咫尺的魯國將更不客氣,儘快平息東夷之亂,引吳國北上,才能拉一個幫手對抗齊國。唯有保住魯國,他們的身家性命、權勢地位才有保障。
因此季孫意如再不遲疑,立即答應了鬱平然的要求,並邀齊叔孫氏、孟孫氏,聯名上書,態度強硬地要求國君署印同意。
還在挖渠治河的孔丘聞訊立即上書痛陳厲害,他認為齊國雖然強大,且時常侵壓魯國,但是齊魯兩國幾百年的兄弟之邦,雖有扼魯之意,同時也起著存魯的作用。而吳國南方野蠻,慶忌雄心勃勃,其志在於天下,若引吳兵抗齊,同時也是給自己引來了心腹大患。魯國如今和吳國是盟國,如果不想與吳國鬧僵,不如魯國出兵,以攘助吳國的名義幫助東夷女王平息叛亂,這樣一來,魯國對東夷有匡扶之恩,有東夷在,便可以起到緩衝作用,不必使魯國直接與吳人接觸,同時又能保持魯國的仁義之名,壯大魯公的聲威。
這份奏書呈進宮去便如石沉大海,再也沒了訊息。孔丘再接再勵,揮毫潑墨,洋洋灑灑,左一封奏疏,右一封奏疏,最後等來的不是魯公姬宋的問詢意見,只有他冷冷淡淡的一道旨意:“孔丘治河不力,辜負寡人厚望,即日起免去大司寇職,奪去治河之務,改授散秩大夫。
看完姬宋的旨意,孔丘心中一陣悲涼,“嘩啦”一聲竹簡落地,那高大的身材在燈影下佝樓起來,剎那間彷彿蒼老了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