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萬古一逆賊

第22章 22.性命操於股掌間

洪大守欠了李朝八十四兩銀子,不否認,這是真的,有字據,按了手印的。

可洪大守沒有欠李朝一條命啊!

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嗶!這到底是一個什麼狗屁朝廷。

野店的四周都站著官兵,不管從哪個方向翻牆都不可能不引起注意。反而村子裡的村民卻根本沒人管,官兵放完火以後就把尚存的村民丟在原地,只在路口警戒而已。

村民當然會跑,不過他們和行商們不同。這些村民沒有一個能跑得掉,絕對的。

這個時代的農民,東西南北的方向自然是認識的,左村右舍大概也是知道的。那再大呢?全裡全洞呢?縣城郡府呢?怕是全村都沒有一個人知道平山郡城怎麼走罷。

不走大路,翻山越嶺也可以。不明遠近,不辨路途,朝鮮北部冬天的山裡。嗯,也就零下二十來度吧。一夜風一吹,就農民那個飯都吃不飽的身體,明天起來就是冰棒了。

就算命大,找到了山窩子山洞,躲開了一夜的北風,燒了柴(不提有沒有乾柴)火取了暖,身上還有糧食能吃。

第二天一場雪,衣服浸溼,體溫過低,用不了十幾個小時。好嘛,又是一條冰棒。

就算命大的出去,走到了下一個村子。哦嚯!還是疫區!

所以說古代地圖基本上都是極為寶貴的東西,能擁有地圖的不是士大夫貴族家,就是大商戶大商家。普通老百姓絕對是一輩子都見不到的,連見的機會都沒有。

這也是很多古代的農民起義會被快速鎮壓的原因之一,農民起義軍領袖攻州破縣,看似戰果輝煌,繳獲豐厚。

可實際上落了下成,城市往往建設在河流水道,平原沃土,或者商貿要衝之處。他需要能夠為城內的非農業人口提供足夠的糧食,所以他的分佈是有跡可循的。

這就使得起義軍大抵的運動路線是可以預估的,他需要攻破城池壯大聲勢裹挾人口,獲得輜重糧秣。

而政府軍則佔了有地理圖冊的先知優勢,何處有險峻高山,何處有難行隘口,何處有湍急水道,何處有灘塗沼澤,這些東西官軍都可以知道,而起義軍如果沒有當地嚮導就等於兩眼一抹黑。

最後往往就會在官軍不斷的打擊削弱之下,徹底的崩潰敗亡,宣告起義失敗。

這是農民階層等底層人民由於天然的見識不足而導致的結果,幾乎不能去改變。

可行商們就不同了,走南闖北,多少裡多少裡是哪座城,大概要走多久。這些東西心裡基本有數,甚至可以說地理圖形都在他們的腦子裡。

想想歷史上能鬧大的起義,領袖都是什麼出身?私鹽販子(這個太多了,不舉例了)、基層官吏(李某成等)、地主鄉紳秀才(石某開等),還有一種就是xx教,這教那教分子,四處哄騙愚夫愚婦,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人了。

洪大守恰巧就是屬於認識路的兩班士大夫階層,同時還是行商人,屬於官府最厭煩最不喜歡的“流動人口”!

所以官差們不去管有上百口人的村子,反而撥了好幾個人盯著野店。

如果說是為了防止瘟疫擴散,這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又沒道理。正常來說就算是不作為的官吏,搶完燒完,也就是讓災民自生自滅。絕對不會像這樣斷絕飲水燃料,明擺著讓店裡的人等死。

洪大守逼迫自己冷靜下來,不能急不能氣,越急越氣越暴躁,什麼都得不到。

外面的官兵很大一部分已經去下一個村莊造孽了,只有一部分人盯著店裡。

他們似乎得到了死命令,不能讓知曉疫情和災情的人離開。同時他們又拒絕接受任何賄賂,這在這個時代的官差中近乎是已經滅絕的“美德”,有些行商人本錢不小,好幾十兩,居然都不能買動門外的官差。

要知道這般大災之年,五升白米就能買一個十六七歲的黃花大閨女回家。幾十兩錢夠買十七八個老婆了, 指不定還有找【注1】。

難道門外的官差篤定了院裡的人走不了?收不收賄賂這些錢貨都是他們的?

洪大守越想越不對勁,越想越是這個道理,趕忙拉著韓氏兄弟回屋。和他們把想法一說,兄弟兩個第一個念頭就是“殺人滅口”!

但他們這種小人物,只不過是從災區疫區透過,怎麼會惹的官府要殺之而後快?

再說隱瞞災情有什麼好的?這對於官吏來說更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報了災,就能要求不繳納錢糧貢品,但是實際上地方官吏還是可以照常向百姓收取。把災情報的嚴重些,還能從漢陽討要賑災的錢糧,不拘多少,又能中飽私囊一大筆。

就利益上考慮,這位不知姓名的平山郡守幹嘛要把旱災疫病的事情給捂住,完全不想讓外界得知呢?

他等於把大發橫財的聚會拱手推了出去,難道平山郡守良心發現?呸!良心發現他還能幹這種事情!

洪大守實在不明白,能有什麼比撈錢更重要呢?

三個人枯坐片刻,突然集體反應過來,漢陽來了監賑使!欽差大臣到了!

唯一的可能就是來的欽差大臣是一位剛正不阿,清廉無私的好官。平山郡守怕了,怕被發現治下哀鴻遍野,丟了他的頂上烏紗。

這絕不是一縣一郡在行動,那位羅捕盜說僅僅平山一郡光報上來疫死的百姓就千人不止。那麼瘟疫的範圍肯定不會僅限於一郡,甚至有可能正在席捲黃海道。

而急於向貞純王后靠攏的黃海觀察使金達淳,此前奮力抓捕基督教徒,就是為了謀求進入漢陽中樞,獲取權柄。

他如果面對一位鐵面無私的欽差大臣,黃海道這些爛事肯定會全部曝光!別說進入中樞了,丟官去職,甚至殺頭抄家也不是不可能。

金達淳自己的項上人頭與烏紗,比之千千萬萬苦苦掙扎的飢寒災民,孰輕孰重?想必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決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