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萬古一逆賊

第47章 5.思慮己身出路途

洪大守正在稀里嘩啦的吃麵條,不是小麥麵粉的,是蕎麥麵粉的。

說來也很無奈,即使到了十七世紀,李朝的小麥種植也不怎麼成功。隔壁日(遮蔽)本的小麥推廣種植也很艱辛,平安時代,甚至有農民把麥苗割了做馬草。

理由居然是馬上要到種水稻的日子了,想了想還是種水稻安心。

不過像鐵山這個地方,小麥沒有,倒是蕎麥種的不少,據說李朝末期的高宗大王平時緩解苦悶的食物就是蕎麥冷麵。

當然,這大春天的,就四月了(農曆四月,實際上馬上公曆五月。)要,可還是不到吃冷麵的季節。

洪大守吃的是紅豆麵【注1】,就是紅豆大火煮四個小時,煮的豆子都化了,然後用這個豆沙湯做底。蕎麥磨粉揉麵,和隔壁一樣不是抻出來的麵條,而是擀一張大面皮,迭起來切吧切吧,做的切面。

放到豆沙湯裡煮一滾,撈出來又熱又燙的吃。甜的麵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反正洪大守餓了,不會挑食。

“夠了嗎?還有面,再下一碗罷?”洪氏站在廊下,兩隻手揣在圍裙裡,就站在那裡看著。

不是洪大守不孝順,不讓洪氏坐下來一起吃。而是由於如今殘酷的男尊女卑封建體統,女性不許上桌,不許在男性前面先吃。【注2】

即使洪氏是洪大守的母親也一樣,洪大守是一家之主,她在吃飯的時候,只能站在旁邊,或者離開去別屋,那到可以坐下來了。

誰叫這世道上上下下都尊崇朱子學,前有閔廷爀考問洪大守。一切皆以《四書章句集註》為準。後有洪氏,雖為人母,卻侍奉兒子吃飯。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所謂三從是也,李朝這狗屁玩意兒,好東西沒學過去,黨爭學了個一流。這種婦女不上桌的陋習又學了個像模像樣,你叫人怎麼說呢?

“再來一碗罷。”洪大守剛剛還耍了一遍花樣棍法,又走了半天路,確實很餓。

麵條雖然管飽,但這個紅豆湯意外的沒有太膩的滋味。一點兒糖也沒加,入口到真的沒有那種膩人的甜,吃著還成。

現揉的面,怎麼說呢,可能是心理因素,也可能是別的什麼。吃起來的感覺,確實是不同。

當然最大的可能是所謂的“媽媽的味道”,這個東西是有什麼科學說法的。涉及到什麼感官、神經、心理之類的東西。

大概的意思就是同樣的食物,哪怕是米其林三星大廚做的,在不提前透露的情況下,幾乎百分之百的人會選擇自己母親做的,會認為自己母親做的東西最好吃。

洪大守雖然是穿越的,但這個身體明顯還是保持著以前的感官與部分習慣。

很快洪氏又端了一碗紅豆麵過來,很是慈愛的看著洪大守吃麵。

“娘,你先去下面吧,等我吃完,你也能吃了。”洪大守看洪氏還站著,有點不好意思。

“也好。”洪氏打量了幾眼洪大守,揣著手又進了廚房。

洪大守把麵湯喝完,回憶了起來。這個家裡除了洪母以外,沒有別的女性了。家裡也沒有什麼奴婢之類的,說是兩班,也就比普通良民稍微寬裕一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