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萬古一逆賊

第63章 21.所謂臉面價十兩

自下山之後,每日在鐵山往義州的使清貢道上,都有背懸著竹筒的傳驛策馬馳騁。

今日是正使閔廷爀到了鳳山,明日是到了平(遮蔽)壤,後日是到了安州。總之是每日一報,天天都在向義州通報訊息。

洪大守也感覺到了行期的來臨,一面打包衣服鋪蓋,一面通知金斗吉準備動身。五峰山上的六孫很準時的在第九天送來了三百兩的兌票,金斗吉轉頭就給了洪大守。

他也不知道走的什麼門路,亂七八糟的東西買了不少。甚至還專門去買了許多螺鈿漆盒,滿滿當當的裝了兩大包貨物。自己牽了一匹馬,就準備出發了。

李朝曾經也有過肩高一米四一米五以上的上等戰馬,這是元代的馬政遺留給李朝的財產之一。尤其是在耽羅,也就是濟州島上,屬於當時元代在北方最大的官營牧場之一。

最多時曾經育有馬匹八萬以上【注1】,並經由元政府從中亞和西亞地區引進優良馬種,與當地的蒙古馬種雜交,培育出了相當適合東亞北方的耽羅馬。

在太(遮蔽)祖李成桂時期,精銳敢戰的騎兵動則五千騎、八千騎。高麗末期李成桂統帥五萬人北伐大明的時候,騎兵數量眾多,極具有進攻性和侵略性。

可惜李成桂和李芳遠碰上了朱元璋以及朱棣這兩個狠人,狠到什麼地步呢?

短短十餘年間,從李朝強行逼迫採購軍馬十萬匹以上。尤其是朱棣多次北向蒙古,需要大量的軍馬,一再向李朝勒索。

最後李朝上表,別的內容可以不去管,有一句很心酸。李朝全國的好馬都送給大明瞭,國內剩下的馬還不如細犬高,只能拿來擔糞,耕田都拉不動輕犁了。

細犬就是東亞地區古代的一種獵犬,蘇東坡也寫過“左牽黃,右擎蒼”的句子,那個黃就是指的細犬。

總歸就是李朝此後的馬只有高大的狗那麼高了,可狗終究是狗,高了也就一米吧。

很形象,洪大守眼前的這匹馬肩高真的就只有一米一,說他是馬吧那也真的是,可怎麼看怎麼像一條大點的狗。

朱元璋和朱棣活活把李朝的馬給弄成了狗,毀滅性的消除了李朝的進攻性。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好!

“這馬哪兒尋摸來著?”看著這匹稱得上可愛,卻已經成年的朝(遮蔽)鮮馬,洪大守突然覺得如果自己哪天上戰場騎這種馬該是一副多麼清奇的畫面。

“別提了,我去驛站裡想去弄頭他們汰換下來的驛馬,挑來挑去,這是最好的!”

“這是鐵山驛站最好的馬?”連林尚沃都驚了。

“可不是嘛,得虧我跟站裡的書吏是老相識,他們給我報了一個蹄疾,然後把這馬轉手騰退給了我。”

“在冊的驛馬他們也敢私賣?”

“不就是銀子的事嘛。每年汰換的驛馬好幾十頭,都要供應使節團。一趟燕京走下來,報病死的就不知道多少,一多半都進了令監家的馬廄。更何況,我這是報的蹄疾,走的公文,付了錢清汰下來的。”

“這樣一匹馬你使了多少錢?”洪大守想著要是便宜自己也去弄一個,代代步問題應該不大。

“賬上只要二十五兩,額外多給了六十。”金斗吉一臉肉疼的樣子。

“那倒是還行,不算太貴。能給我也淘換一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