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衙門口站著兵丁,李道正離大門老遠站著,來回踱步躊躇。
他是個沒見過世面的農戶,活著的三四十年裡一直為生存掙扎著,連進長安城的次數都屈指可數,然而此時此刻,他只是一位平凡的父親。
迎面一輛馬車在官衙前停下,裡面走出一位穿著六品深綠官服的員外郎。
李道正猶豫片刻,咬牙走上前,離那位員外郎尚距數丈時,忽然撲通一聲跪倒,雙手高舉起李素的那首詩。
員外郎有點意外,不過態度還是很和藹的,揮揮手令軍士將李道正扶起,道:“這位鄉親,若是告狀,可去縣衙,此處是吏部大堂,不管百姓狀事。”
李道正搖搖頭:“不告狀咧,給我家娃投行卷,問過村裡先生了,說吏部管這事。”
員外郎愈發意外,問道:“令郎是今科舉子?參加過今年春闈科舉麼?”
“科舉……”李道正直了眼,郭駑的那番話他根本沒聽懂,所謂投行卷還得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參加科舉,時下大唐科舉採用的是不糊名考卷,為了增加錄取進士的成功率,於是舉子們紛紛把自己生平最得意之作拿出來,投進權貴或官府,或是在長安城內大肆宣揚自己的作品,達到揚名立萬的目的,考官在閱卷取士時自然會將這些考場外的因素加入評分的標準裡。
再說,投行卷也是有規矩的,不是見著一個穿官服的人就能投,要考慮對方的身份,官職,地位,投到哪位府上,他就是這位權貴門下的黨系,從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可是關乎前程性命的選擇。
李道正問郭駑的時候,郭駑根本沒想到李道正會幹出這等事,解釋的時候也只是含糊幾句,一帶而過。
看著李道正糊塗的樣子,員外郎不由苦笑:“令郎連科舉都未參加,投行卷有何用?這位鄉親,回去吧,叫令郎多讀書,日後考取了舉人功名,再來長安便是。”
李道正急得老臉通紅,也不管面前的是六品大官,執拗地道:“你看一眼麼,看一眼麼,我家娃寫的詩好滴很,將來他要當大官的,我娃是有本事的,你看一眼麼……”
員外郎不再理他了,搖搖頭往官衙內走去。
李道正大急,連忙快步跟上,卻被值衛官衙的軍士攔下,兩名軍士一左一右架住他的胳膊,把他往外一推,李道正踉蹌幾步,仰面倒在地上。
人倒了,手裡的紙還高高舉著,生怕沾了塵土,看著員外郎遠去的背影,李道正的喊聲帶著哭腔。
“你看一眼麼,我家娃有本事的,看一眼麼……”
官衙前不停有行人來往,人人皆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
李道正坐在地上,怔怔看著手裡的詩,一輩子沒流過淚的他此刻卻潸然淚下,哽咽道:“我家的娃真是有本事的,這是他寫的詩,學堂的先生都說寫得好,他真是有本事的,以後會有大好前程的,你們咋不看一眼麼……”
****************************************************
ps:還有一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