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城不蠢,絕不會去搶父親的風頭,不到二十歲的團練總兵已經升到頭了,升無可升,就該為父母兄弟增一增光了。越來越明白獨木不成林,一個強勢家族的重要性,若背後沒有一個身居高位的老父親,想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便只能學李自成扯旗造反了。
周永春別有深意看了過來,哈哈一笑:“你這孩子倒是知道輕重,不錯。”
馬城再不言語,從瀋陽至山海關這一路上,不時看到回遷瀋陽的百姓攜家帶口,隨著遼東局勢好轉,遷回瀋陽的百姓越來越多了,城中富商更是急匆匆的,趕回瀋陽重開商鋪,大批物資在山海關中間,倒造就了山海關一帶的繁榮。
一路無話進了山海關,關城居然出現擁堵,大批商隊排隊交納厘金,等著出關。山海關總兵李如楨出迎二十里,不敢怠慢,雖有周永春引薦說和,馬城和這位李總兵卻實在親熱不起來,馬李兩家在遼東明爭暗鬥了這許多年,如今馬氏得意,李氏沒落,自然是沒什麼話可說的。
馬城想到此人前些天還暗算過自己父子,便覺得噁心,此人沒學到他爹的勇武,倒把他爹的陰毒學了個十成十。
翌日出了山海關,周永春才喟然道:“好景不長呀。”
馬城會意也是一黯,確實是好景不長了,撫順慘敗,清河慘敗,薩爾滸慘敗,只是陣亡的中高階將領便有一兩百人,萬曆朝最輝煌的時候,遼東名將輩出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連李如楨這種貨色也搬出來湊數了。最要命的,是大批百戰老兵,基層將官大量戰死,遼軍精華已去了大半。
能戰的遼軍只剩下山海關一部,開原一部,這就把老父馬林顯出來了。
入關之後,周永春便躲進了馬車裡,沿途來拜會的官員一律擋駕。
京城,七月。
護送兵馬都得留在薊州,馬城只帶著三十餘名親兵護衛,護衛著周部堂進了京。周永春在京城是有府邸的,因為是接的秘旨進京,也不需要去兵部報備,三十餘人便住在周部堂府上等著皇上召見。
進了京城,見慣了開原土堡矮牆的馬城眼前一亮,感覺象是個土包子了,繁華的京城真真是歌舞昇平,讓馬城和一眾親兵顯得格格不入,雖然是牽馬而行,兵器也都用布包起來了,然而手上的老繭,羅圈腿,健壯的戰馬,任誰都知道是九邊來的鄉下人。
天氣正是最炎熱的時候,只在京城牽馬而行,便很快放鬆下來了。
這一路上見的最多是轎子,各式轎子,還有馬車。
周永春的府邸是在正陽門大街靠外的,應是皇上賞賜的宅子了,看樣子還是新近才賞賜下來的,宅子不小有四進院子,奴僕卻不多隻有十來個,以周部堂的身份是太寒酸了,可也附和他清流的身份。
周永春回府便躲到房中,應是準備進宮面聖了。
馬城只得叫來管家,給了管家五百兩銀子置辦幾個丫鬟,奴僕,丫鬟要樸素順眼一點的不可張揚。又命人清掃院子,挖掉乾死的花花草草,如此忙了一整天才算將宅子收拾妥當了,連官轎也弄了一頂新的。這倒也不是拍馬逢迎,周部堂那聲賢侄可不是白叫的呀,當了賢侄就得為長輩操持了。
馬城融入了大明朝,雖等級森嚴戰戰兢兢的,可也覺得心安理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