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色放晴,大清早的,馬城就像個木頭人,被一幫丫鬟姑子打扮擺弄,該出門迎親了。
十字街,馬城披紅掛綵騎在高頭大馬上,左右馬國忠,丁文朝,小三小五,個個挺著肚子做威武壯。總兵府公子大婚是開原的大事,早有開原百姓沿街圍觀,讓馬城這厚臉皮的人,也渾身的不自在。
騎在高頭大馬上,馬城突然想到了前世父母,部下,好友。
前面爆竹聲響了起來,馬城驚醒過來收拾心思,打起精神,哈哈一笑帶著一眾部下,迎親去也。身後是一頂六人抬的彩轎,還有一個戲班子,唱著戲,一片喜慶。迎親隊伍一到,於府這邊的筵席就開張了,於氏族人,還有賀喜的賓客連同來迎親的隊伍,四人一席,設了六十席,酒香菜香,熱鬧喜慶。
於氏祖籍山東濟南府,久居開原,也便在開原開枝散葉了。
於氏族人除了在軍中效命的,便是行商,家中倒也十分殷實,衣食住行都是一副儒雅的做派,說起來,開原於氏這一代倒還真出了一個舉人,於鳳君一母同胞的親兄於澤明,字雲昊,前幾日方從濟南趕來,大婚過後,便要去京城備考明年的會試,由此可見,馬林對這門親事還是很滿意的,見人臉上便帶著三分笑。
大明的讀書人地位之高,可見一斑,家中出了一個舉人,便可算是書香門第了。
倘若於澤明能高中進士,倘若名次不是太差,再往大些想能做上一任清貴言官,開原於氏便可算是真正翻身了。
文武有別,馬城對這位舉人大舅哥,還是有幾分好奇的。
到了申時初刻,馬府派來催妝的禮生每隔半個時辰就來一撥,到了第三撥催妝者到來,日已薄西山,新娘子應該啟程了,於澤明作為於鳳君最親的人要護送妹妹去馬府,上彩轎還得於澤明抱上去。
髻帶珠箍,額垂瓔珞,婚衣鮮豔,容色照人的於鳳君拜別堂上宗親之後,披上紅蓋頭。
被親兄於澤明一手託膝彎、一手託背抱起來,於鳳君眼淚頓時就下來了。
於夫人陳氏趕緊上前用絹帕幫女兒拭淚,撫慰道:“莫哭莫哭,小妹莫哭,會汙了脂粉的。”
於鳳君眼淚卻止不住,於澤明橫抱著小妹往堂外走去,兩個送嫁老一左一右隨侍,一人託著於鳳君的高髻和蓋頭,生怕髮髻歪了,蓋頭滑落,另一個牽起於鳳君的裙裾將雙足遮住,四個陪嫁的丫鬟跟在後面,還有兩個隨嫁的十二歲的小廝衣帽一新早已在院中等著。
於府依足了大家族的禮數,出手算是極闊綽的,生怕女兒被馬府看輕了,這份親情,也讓馬城心中有些感動,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被輕輕觸動了一下。鼓樂聲中,於鳳君上到彩轎中,在夕陽斜輝下起轎,於澤明跟在轎邊,前面是先行的戲班,然後就是二十箱彩籠,嫁妝,引的開原父老嘖嘖讚歎,為於府嫁女的大手筆叫了幾聲好。
臨近馬府,十二名梳雙髻、扎紅繩的紅衣綠褲的喜童早已在橋東等著,這十二名喜童都是六到八歲的樣子,一個個眉清目秀,臉蛋塗得紅撲撲好似年畫裡的福娃,立在一邊讓戲棚和挑妝奩擔子的過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