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操之道:“這樣豈不是顯得我畏懼他?一起去吧,祝氏兄弟與陸禽、賀鑄大不一樣,還是可以交往的。”
正說話時,春雷震震,烏雲四合,彷彿暮色提前來臨,天色昏暝,電閃雷鳴,大雨隨即潑灑而下。
陳操之、劉尚值、丁春秋三人立在茅簷下看雨,劉尚值道:“晴了這麼多日了,也該下雨了,我們這次來吳郡一路都未下雨,實在是順利。”
丁春秋道:“這雨一下子是停不了啦,夜裡不去下棋了吧。”
晚飯後,陳操之練習了小半個時辰書法,左右手都練,劉尚值、丁春秋受陳操之影響,每日夜間也會練習書法。
看看戌時初刻了,陳操之起身道:“一起赴約吧。”
丁春秋道:“這雨夜還要去啊,讓來德或者小盛去通報一聲便是了。”
陳操之聽著淅瀝的雨聲,說道:“我有過這樣的體會,有約不來,心下怏怏。”
劉尚值起身道:“子重,我陪你去。”
陳操之帶著冉盛、劉尚值帶著阿林,四個人戴上雨笠,阿林挑了一盞燈籠正要出門,就見春雨迷濛的桃林小道上,兩盞紅燈籠冉冉而來,暈紅的燈籠光被雨淋溼了,不能照遠,好似用點染法畫上去的兩朵帶雨桃花——
陳操之揚聲道:“是英臺兄嗎?”
祝英臺應道:“是,子重兄才要出門嗎,等等你不來,我就送上門來了。”祝英臺說話的聲音在這春寒料峭的雨夜聽起來有一種橫笛的韻味。
祝氏兄弟帶著兩僕兩婢來到草堂簷下,脫去木屐,將溼襪除去,換上潔淨的布襪,走上葦蓆,那榧木棋枰、玉石棋子也一併帶來了。
祝英臺道:“子重兄,此番由我向你請教一局。”
陳操之道:“我想問一下英臺兄棋藝算第幾品?”
八年前,散騎常侍範汪著《棋品》,既闡述棋理,又羅列天下精於弈道的名手,分別定品,受九品官人法影響,東晉南朝人最愛分等級,對於琴棋書畫這些藝術門類都要品評,《棋品》、《畫品》、《詩品》、《樂品》——範汪倒是老實不客氣地把他自己列為棋品第一。
祝英臺道:“我未與範常侍對弈過,族中一位長輩卻是常與範常侍對弈,範常侍略佔上風,英臺自忖棋力不弱,應該有四品通幽以上的棋力吧。”
陳操之心道:“若按後世段位制,這四品通幽就相當於六段了,算高段了,很強大的,不過東晉的六段不見得就下得過我這個業餘強三段吧。”問道:“要擺座子嗎?”
祝英臺道:“子重兄精於讓子棋的角部變化,想必是不願擺座子的,那就不依座子規矩吧,前漢圍棋也是沒有座子的,我們且復古一回。”
猜先,陳操之執黑後行,雙方各佔四個角,祝英臺的白棋來掛黑左上小目時,陳操之走出了一個複雜的“村正妖刀”的變化,祝英臺應對有誤,損失了兩顆棋筋,此時盤上才僅僅下了四十一手。
祝英臺凝視棋局,久久不落子,桃林小築外的風雨聲緊一陣慢一陣。
良久,祝英臺將手裡棋子擱在棋盤一角,輕嘆一聲:“這局我輸了。”
陳操之道:“棋盤尚大,何以早早認輸?”
祝英臺道:“開局就受此重挫,這棋再下下去也無趣,我不喜劣勢下逆境行棋,那樣是胡攪蠻纏。”
陳操之心道:“輸了棋還不忘譏諷我一句,你是士族子弟,沒嘗過寒門的艱辛吧。”說道:“弈道之旨在於爭,不爭如何獲勝?”
祝英臺道:“不爭亦可贏棋,可惜我不到那境界,今日興盡,改日再弈。”起身告辭,在簷下穿上木屐,戴上精緻竹笠,回首道:“敢請子重兄以豎笛一曲相送。”
陳操之便取柯亭笛來,立於簷下吹之,望著兩盞燈籠在春夜雨中漸行漸遠,直至不見。
簫聲消逝,雨聲淅瀝。
————————————
新書月票榜真是激烈,懇請書友們繼續支援小道,莫讓寒士掉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