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郝風樓要擔心的不只是城外的明軍,這鎮江城中開始變得不安穩起來,朝廷大軍的到來,使城內一些王黨份子看到了希望,開始大肆的進行破壞。
郝風樓則是下令對於任何王黨份子予以彈壓,一日的時間裡,數百顆人頭便掛在了城頭上。
緊接著便是等待。
城外的明軍顯然並沒有急於進攻,這倒不是他們心慈手軟,實在是這些人組織能力實在混亂,數十萬大軍開赴,想要慢慢梳理起來,也需要一段功夫,現在哪裡能組織的起攻城。
而這時候,倒是有許多武官開始建議奇襲了,趁著明軍立足未穩,出城奇襲,即便不能給予對方重創,至少也能給予對方一點‘教訓’。
郝風樓卻是沉默了。
他選擇了寫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是回覆徐太后的,徐太后此前提出議和,郝風樓沒有理會,可是現在,郝風樓卻是回信了。
說來也是可笑,這封回信絕不可能有任何效果,因為在此之前,周王授意徐太后寫信議和,不過是麻痺郝風樓,並非是真心議和,現在郝風樓想要臨時抱佛腳,對方怎麼可能接受。
而換句話來說,郝風樓當然清楚自己在幹什麼,他寫下這封聲情並茂的書信,理由只有一個,他也要麻痺自己的對手。
明明可以襲擊而不採取果斷的措施,明明不可能媾和卻依舊抱有一分希望,郝風樓在示弱。
書信送了出去,自然是石沉大海。
而就此過了幾日,在沒有音訊的情況之下,城外的明軍終於做好了完全的佈置。
三十萬新軍,手持犀利的火器已經佈置好了陣地,磨刀霍霍,數萬朵顏三衛鐵騎伺機而動,隨時準備襲擊出城的諒山軍,而其餘護衛、衛所軍戶,亦有十數萬之眾,這些主要負擔的則是輔攻。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朱有燉的御駕抵達了大營,他將自己的大營選擇在了石頭渡,這裡腹背就是金陵,左右各有數萬精兵拱衛,地勢較高,此時龍旗升起,頓時,這裡已成了數十萬大軍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