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可早早起了床,頭還有一點痛。
昨晚一不小心,喝了好多好多酒。
現在他處於養望階段,可不敢懈怠。
雖然他是名正言順的揚州刺史,但是他沒打算搬遷到刺史府,那是個空架子。
來到縣衙,就聽說郭嘉跑到牛角山去了,糜竺在統籌商道,召集商人開會呢。魯肅和陳群倒是在處理公務,而荀攸在幫忙整理檔案。
劉可突然想到,他沒有給荀攸安排事,於是約他一起巡察東陽。
荀攸領命,到了外面,他直接請罪道:“主公,屬下無能,未能勸說叔父加入東陽!”
劉可理了理,荀攸的叔父好像是荀彧,興許是他的態度讓世家反感了。
“他去了哪裡?”
“叔父如今在曹操軍中任職。”荀攸道。
這是世家子弟一貫的作風,他們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危,但是一定要保證家族的延續和興盛。
舉個典型的例子吧。
諸葛亮大家都認識吧,蜀漢丞相,他有一個大哥諸葛瑾在東吳上班,又有一個小弟諸葛誕在曹操那裡打卡。
就是這麼神奇。
諸葛家族一分為三,不管誰輸誰贏,朝堂上都會有諸葛家族的身影。
有才就是這麼任性。
現在荀彧也要走這條路了。
“人各有志。”劉可道。
“請主公責罰!”荀攸道。
看來他還是不放心啊,也對,這個坎過不去,他擔心自己永遠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公達,你太小看我了。天下英才這麼多,我只要效忠我的。對於世家,我沒有太大的偏見,只要做事符合我的三觀和利益,又怎麼會起衝突呢?”劉可道。
他倒是沒有忽悠,糜家他都全盤接受了,也不在乎多收幾個,他手底下也有不少士族出身的人才。
荀攸也放下心來,陪著劉可遊覽。
魯肅特地通知了身在軍營的典韋,讓他保護好劉可。
所以劉可帶著荀攸一邊走一邊閒聊,典韋帶著幾十個好手分散開暗中保護。
現在的東陽縣,給劉可的印象就是狹窄!甚至有些骯髒。
可以肯定的是,魯肅之前肯定安排了清掃,這些是應對上面檢查的小套路。
“吩咐下去,流民的衛生一定要注意,起了瘟疫沒人能夠負責!”
有專門記錄的文官點頭稱是。
附近的商業很繁榮,但是很多商家沒有店鋪,只能擺攤。如此一來,東陽更擁堵了。
這還不是趕集日。魯肅設定三天一次的趕集日,更是人山人海。
劉可打算成立城池管理了。
第三點就是“水荒”,每個井口都排滿了長隊。
明明東陽靠近大河!
水利工程跟不上人口的發展了。
……
劉可一路點出不足,記錄官都滿頭大汗了。
荀攸則是欽佩地看著劉可,沒想到主公對政務的認知也這麼高。
到了城外,劉可終於能透一口氣了,還是漫山遍野的水稻看得比較舒心。
“這才是百姓的根本啊!”劉可感嘆。
“主公言之有理。”荀攸道。
一路上荀攸都很少說話,全都是附和,劉可覺得這樣下去可不行,於是問道:“公達有何教我?”
荀攸猶豫了一下,知道躲不過去,道:“東陽雖好,但是格局太小了。主公坐擁揚州,何不到州城去?”
這是大實話。劉可回到東陽後,沒有一個人敢提出來。
魯肅或許明白,但是東陽是他的心血,他捨不得離開。
說句不好聽的話,離開了東陽,魯肅的功績將大打折扣。
郭嘉也明白,不過他跟著劉可的時間比較長,知道他比較重情義,輕易不會離開,也就懶得說。
不管怎麼說,東陽就是鄉下,哪有在州城呼風喚雨痛快。
荀攸對東陽沒什麼感情,所以提出了最符合劉可利益的建議。
“州城雖好,不是吾鄉啊。而且,我就是要把東陽發展好!這就是一個試點。
把一個小縣城發展成為天下大城,這代表了什麼?公達有考慮過嗎?”劉可反問道。
治理天下的能力!
荀攸心神一震。
沒人要的流民,我要了!然後莫名其妙地,流民比你有錢了!
流民肯定會感激,各地的百姓也會羨慕,
這就是民心所向。不給好處,人家為什麼投靠你?
荀攸終於明白:
東陽,是主公天下布文的起點!
而自己竟然建議主公離開東陽放棄這個夢想,真是可笑。
劉可到城外溜達了很久,拜訪了很多村莊,他們對於現在的生活都非常滿意。
到了中午,他們也只是吃了一點包子就繼續前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