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白波、黃龍、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等。勢力大的二三萬人,勢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而由張燕率領的黑山賊,甚至號稱從者百萬。
不久之前,郭泰等於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
六月底,汝南郡葛陂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
六月中旬,青州、徐州黃巾賊又起,攻略郡縣。
到了七月,朝廷派遣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雖然沒有第一次黃巾起義般盛,但卻令漢室十分頭痛。
當然,這些和劉可都沒有關係,他正準備著自己的豐收大業。
在劉可系統的加倍下,糧食收成勉強湊夠10萬石。
如果按照之前兩三萬的人口基數,這當然是極大的收穫。但是,東陽人口多達50萬,這樣算下來就沒有什麼存糧了。
好在糜竺很給力,搜刮了三州之地的糧食。
吃了這次虧,劉可給魯肅下了死命令,拓荒規劃必須滿足百萬人口需求。
每個人都壓力山大。
不過,鐵牛城建設完畢,已經投產。東陽又多了幾項營生,比如書籍的降價販賣、傢俱的風靡、農具的傾銷等。
到了九月份,終於發生了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
劉焉向皇帝上奏摺,請求設立州牧。
我們先來說說劉焉這個人,他最初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而宗正是中國秦至東晉朝廷,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有關事務之官。簡單地說,就是皇族的族長。
劉焉就是這樣的老資歷!
所以他說的話,靈帝非常相信。
劉焉道:
“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天下。”
被黃巾搞得心煩意亂的靈帝深以為然,於是同意了這個方案。
劉焉成為了益州牧。
劉表成為了荊州牧。
劉繇成為了交州牧。(史上為揚州牧。)
史稱“三劉出京”。
後來,劉焉覺得不妥,必須把更多的宗族拉上自己戰車,他又提到了劉可、劉岱、劉虞三人。
“陛下,揚州刺史劉可嬌縱,萬萬不可!”張讓阻止道。
“宗族都不相信,陛下還能相信何人?”劉焉反問道。
而這時候,劉表也出來說話了。
“豫州、徐州黃巾起,需要強力鎮壓,除了東陽侯,還有誰能夠勝任?”
劉繇也趁機道:“不如由張常侍領兵。”
張讓嚇得肝膽欲裂,帶兵?別開玩笑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別一出皇宮,就被自己人搞死了。
“一個閹人怎麼能帶兵?”何進也站出來力挺劉可,畢竟在他的印象中,劉可是他的“小弟”。
最終漢靈帝拍板:
劉可為揚州牧。
劉岱為兗州牧。
劉虞為幽州牧。
在他們意識裡,州牧再強也不過是地方老大罷了,哪裡有洛陽過得爽快?
不過後來劉焉把他們的臉都打歪了,他進入益州,就開始爭權奪利,鞏固自己的權利,然後派張魯盤踞漢中,張魯截斷交通,斬殺漢使,使得益州成為了一片飛地。
最終,聖旨還是到了東陽。
張讓知道自己鬥不過劉氏宗族,就跟劉可動歪腦筋。
野心勃勃的袁術被封為揚州刺史,為以後的爭端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