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目光如炬,自然看出此次實際上是荊州眾將聯手將關羽逼走的。
他即使作為大都督,明知道此事是錯的,也不能公然違背眾人的心意。
所以最後只能用向孫權覆命這樣的話來搪塞過去。
其實,孫權自始至終都站在營寨前觀戰,早就看到了敵軍逃走的場景。
當然對於眾人與關羽的決裂,雖然距離遠沒有聽到對話,卻並未放在心上。
孫權是一個極度敏感之人,非常在乎旁人對自己的看法。
儘管作為荊州之主,地位與劉備平起平坐,可是他卻能明顯感受到關羽對於自己的蔑視。
所以這一次聽到關羽離開,心中竟沒有一絲挽留的意思,反而感到輕鬆。
當週瑜從孫權的微表情中看出他的心思時,心中也不由得一涼。
甚至有些悲涼的說道:“為人主者胸襟如此狹窄,恐不是長久之計啊!”
若是孫策還在的話,以他豪邁灑脫的性格,即使不會收服關羽,也必然會與其結成深厚的友誼。
可是換做陰鷙自負的孫權,這一切就完全不同。
周瑜明白,對於這樣的人,自己即使好言相勸都完全沒用,甚至反而因此得罪孫權。
所以,他只好將此事盡力壓下,開口說道:“主公,敵軍已撤,如今我們也要早做打算才好!”
“嗯!公瑾所言極是,不知你心中可有好的去處?”
周瑜沉吟片刻, 緩緩說道:“巴丘!”
“哦?為何去巴丘呢?”孫權聽了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周瑜會極力勸自己南下。
周瑜卻說道:“主公,巴丘位於湘水與長江交匯處,又有八百里洞庭作為屏障,形勢非常重要。
水陸兩路交通發達,進可攻,退可守,是一處絕佳之所。”
聽了周瑜的解釋,孫權終於動心了。
他在心中考慮片刻,終於說道:“好,就依公瑾之言,大軍即刻起寨,向巴丘進發!”
要說起來,劉可大軍的威脅還是非常管用。原本需要半天的工作一個時辰就完成了。
隨後荊州兵馬浩浩蕩蕩的向巴丘出發。
而在此時,相繼突圍出去的淩統、太史慈、趙雲三隻兵馬終於在之前擊敗丁奉的鼎山腳下匯合。
經此一役,三人的隊伍損失不小,現在即使追上去,恐怕也沒有把握戰勝對方了。
淩統一臉挫敗的說道:“唉,想不到忙活了半天,竟然還是讓孫權反賊跑了。
難道老天真的要繼續容留這樣的人存在嗎?”
太史慈卻勸到:“公績休要氣餒,那孫權只是一時的僥倖,待陛下大軍殺到,比如烈陽融雪一般化為無形。”
“可也總不能什麼事都要麻煩陛下吧,這樣豈不是顯得我們太無用了!”
淩統的這句話也瞬間將其他兩人噎的說不出話來。
好一會趙雲才終於說道:“唉!公績所言有道理,若是什麼事都要陛下親力親為。
那我們做臣子的哪裡還有臉面活在世上?依我看不如繼續尾隨上去,即使不能一舉擊敗。
也要始終糾纏住對方,令其分身乏術,這樣陛下也好專心對付劉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