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信使去的時候,正好趕上劉封、孟達趕往成都,城內僅有王甫在。
王甫心中著急劉備,每天都算計著將大軍帶走。
信使一看這情況,還以為是對方就連綿竹都要放棄了呢,趕忙回去向申耽稟告。
申耽一聽,劉封、孟達早已逃亡成都,綿竹的守軍也要被帶走了。
那不就是印證了謠言之中的話,自己的劍閣守軍已經成為了棄子了嗎?
因此,申耽心中大為震驚,不由得產生一些想法。
這時黃忠又一次向劍閣發起猛攻,關內的守軍經過這段時間的戰鬥,損失非常慘重。
整座雄關已經搖搖欲墜了。
於是申耽終於下定決心,趁著黃忠進攻的間隙,主動開關投降。
雄關劍門,就此落入了黃忠之手。
黃忠一方面對其大加稱讚,另外立刻去接受陣地,終於將其牢牢握在手中。
自此直到第三天,劉封、孟達的大軍才終於姍姍來遲。
他們剛剛來到關下,便立即遭受到了黃忠的迎頭痛擊。
申耽此刻才終於明白,原來對方是去調集援軍,並不是放棄這裡。
可是如今城關早已拱手讓人,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在黃忠的攻擊下,劉封、孟達猝不及防,損失非常慘重,只得趕緊退回了綿竹,希望能夠從那裡堵住敵軍。
幾乎是在前後腳,劉封與黃忠相繼到達了綿竹,隨後黃忠毫不猶豫的對此城發起猛攻。
要知道,對於益州來說,最重要的關口劍閣已經失守了,剩下的其它城池根本抵抗不住大軍。
最關鍵的是益州的將士的軍心大受打擊,古往今來,劍閣失守其實也就意味著整個益州的命運。
現如今他們又怎麼還有決心抵抗呢?
因此,戰鬥持續到了第二天,綿竹的守軍便堅持不住了。
劉封焦急的與孟達商議,孟達卻說道:“公子,綿竹城下,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不如直接退回成都!”
“什麼,退回成都?”劉封一臉不可思議。
孟達卻解釋道:“成都城牆高大堅固,敵軍不可能輕易拿下。而且對方長途遠征,時間一長必然堅持不下,只能退兵。
而且我們還可以趁著守衛成都的機會,一舉將權力收歸手中。
到時候即使王上在白帝城的戰事不利,有個三長兩短,公子便可以趁機登位,號令群臣!”
孟達的這些話彷彿是充滿魔力一般,瞬間便將劉封打動了。
尤其是一想到自己繼任漢中王的景象,劉封更是忍不住露出笑容。
於是,他們當機立斷,趁夜直接放棄綿竹,直奔成都而去。
然而劉封與孟達的心中只想著爭權奪利了,卻忽略了綿竹的重要軍事價值。
要說劍閣是入蜀的咽喉所在的話,綿竹則是最後的命門。
從劍閣到綿竹尚且是山路難行,可是過了綿竹則直接進入廣袤的成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