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

第三百一十章 決意除奸

有的人天生便是宿敵,不死不休,比如蕭凡和紀綱。

“十萬兩?十萬兩!”紀綱雙眼通紅,喉嚨發出類似野獸般的低沉咆哮:“我哪來的十萬兩?姓蕭的,欺人太甚!”

景清儘管心中害怕,仍不得不輕聲道:“天子幫大人求情,蕭凡給您減了一半……”

紀綱兩眼發出赤紅的光芒,死死瞪住景清,怒道:“減了一半又如何?這是恩典嗎?這是施捨嗎?明明是蕭凡存心敲詐,現在倒好象是我紀某欠了他天大的人情一般,十萬兩!姓蕭的這是要我的命啊!”

景清被紀綱瞪得手腳冰涼,慌忙低下頭,不敢吱聲。

紀綱頓了頓,仰天悲憤道:“……這世上天理公道何在!”

景清:“…………”

你紀綱陷害那麼多大臣,殺了那麼多人,抄了那麼多家產,那時怎麼沒聽你說這句話?現在被人欺負了,倒想起了天理公道……你以為老天爺是你乾爹呢?

景清低著頭,心中卻浮起一陣非常荒誕的感覺,同時也有些自哀,跟著這樣一位主子,前途堪憂啊……

“大人,蕭凡多行不義,自有老天收他,眼下若大人不想得罪蕭凡,還是得抓緊籌齊十萬兩銀子,不然……誰都摸不準姓蕭的脈,鬼知道他下一步會幹出什麼事來!”

紀綱渾身一激靈,恢復了理智,咬牙道:“十萬兩……我上哪兒弄這麼多銀子?”

景清想了想,道:“大人勿憂,下官倒是有個辦法籌錢……”

紀綱兩眼一亮,急忙道:“什麼法子?快說!”

“大人,去年蕭凡平了燕逆叛亂,大明各地藩王人人自危,紛紛自請削藩,入京養老,過完了年眼看就要進京了,藩王鎮守封地多年,他們一個個可是富得流油呀……俗話說落翅的鳳凰不如雞,天子對藩王防心甚重,藩王們在京必然戰戰兢兢,若大人前去一一登門拜訪……” 。

景清說到這裡,微微一笑,話頭便止住了。

紀綱兩眼一亮,頓時明白了話中未盡之意。

景清接著道:“此外,還有開春各地官府都司文武首官入京述職,還有今年馬上要開始的宮女選秀等等,……大人身處高位,想要銀子其實很簡單的,何必為此黃白之物煩惱?”

紀綱想了一陣,覺得這幾個法子頗為可行,心下一寬,頓時哈哈大笑。

“吾得景大人,上天之眷也!”

蕭凡緩緩踱步出宮,心頭有些沉重。

剛才在文華殿,蕭凡好幾次張嘴,想跟朱允炆提一提遷都的事,可話到嘴邊,見朱允炆那高興的模樣,只好生生忍住了。

——大過年的,難得這麼開心,暫時別給他添堵。

遷都有沒有必要?

很有必要!

前世的歷史上,朱棣篡了位,之所以決定遷都一則是因為他得位名不正言不順,身在南京皇宮感到不自在,心虛了,二則是因為江南雖然繁華似錦,可更容易滋生朝廷的暮氣和奢華享樂的風氣,這樣的國家是不會長久的,自古非大一統的朝代,定都江南者國祚很少有超過一百年的,就是因為江南這片太平繁華景象迷住了當權者的眼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以為天下真正太平無事,於是高枕無憂,安於享受,不顧外面侵略者虎視眈眈的注視,和天下百姓子民水深火熱的處境,久而久之,朝廷與外界嚴重脫節,官府欺上瞞下,天子窮奢貪逸,官員橫徵暴斂,外敵趁機犯境……這樣的江山,如何守得住?

老祖宗有句話說得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現在的建文朝廷消除了藩王的威脅,朝堂上下一派祥和,內無憂,外無患,上至天子,下至朝臣,大夥兒日子過得太安樂了,這不是件好事!

敵人是不可能消滅乾淨的,就算蕭凡傾盡全力滅了蒙古,滅了女真,滅了倭寇,以後呢?誰能保證以後大明便沒有了敵人,無敵於天下?百年以後,歐洲的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西方國家的科技也日新月異,大明如何保持泱泱天朝上國的地位?前世的歷史不能重演,若數百年後西方列強仍舊用大炮轟開了國門,蕭凡這個穿越者恐怕會在九泉之下氣得掀棺材蓋兒……

怎麼辦?

必須讓他們憂患一下!遷都便是最好的選擇,最好選在靠近大明邊界的地方,讓整個朝廷隨時接受一下戰爭的洗禮。

魚群裡面多一兩條鯰魚為什麼整個群體的生命力便高了許多?

——因為憂患!

蕭凡便是這條鯰魚,討厭,但必須存在。

俠之大者,不計聲名而救天下,這個惡人,蕭凡當定了!

上元過後,朱允炆恢復了朝會,京師過了一個充實無憂的年,又變得熱鬧起來。

最熱鬧的永遠是朝堂這片是非渾濁之地。

二月初,各地藩王陸續進京,上表自請削藩,言辭很是懇切,尤以晉王朱濟熺最為激烈,幾乎可以說是滿地撒潑打滾,死活賴在京師不走,非要留在京城養老,死也不肯回太原封地,更不願掌領山西兵權,誰不答應他就死給誰看。

朱允炆高興壞了,假惺惺的三請三辭之後,順勢答應了朱濟熺的請求,為了表彰朱濟熺同志顧全大局,對天子一片耿耿忠心,朱允炆特意在京師給晉王尋了塊風水寶地,戶部撥銀,工部出力,給朱濟熺建造華麗奢侈的王府。

這番舉動的含義,明顯得就像禿子頭上的蝨子一般,諸王看在眼裡頓時愈發確定了天子的心思,於是爭先恐後跟搶職稱似的紛紛上表,請求朝廷削藩。

與此同時,錦衣衛副指揮使紀綱也沒閒著,為了償還欠下英國公蕭凡那筆莫名其妙的鉅額債務,紀綱領著心腹手下開始滿世界敲詐勒索打劫,進京的藩王,述職的地方官等等,無一例外都被他勒索了一遍,就跟城管逮著小攤販罰款似的,凡進京師者,不論藩王還是外地官員,見人就要錢,吃相非常難看,大糞經過都得嚐嚐味兒,一時間惹得京師天怒人怨,御史言官屢屢參劾,終不得其果。

大明建文二年,就這樣鬧哄哄的開始了。ro!~!。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