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薩鎮冰外,三軍總司令也發生了變化,龍國章,趙龍和薛慕華分別晉銜為元帥,這也就是說他們將不再擔任軍中任何職務。
海軍總司令由季濡山上將接任,樂飛上將出任副總司令,參謀長依然是程璧光中將,海軍陸戰隊司令也是維持原樣由張順繼續接任。
空軍薛慕華去職後,由原空軍第一師師長,特級飛行員,當年的北非雄鷹田雲中將接任,第一轟炸機大隊金寧中將接任參謀長一職。
孫九功上將接任陸軍總司令並沒有意外,但原澳大利亞站區司令皇甫奇中將接任副總司令則有些出人意料,參謀長則是壽山中將。
最出人意料的是總參謀長職務,被譽為新華三軍定海神針的陳平在龍國章等人紛紛晉升元帥之時,卻並沒有晉升反而繼續擔任總參謀長一職,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他要負責三軍轉型才繼續留任,晉升元帥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解決完人事後,新的總參謀部便大刀闊斧,甚至出乎全世界預料開始大裁軍。
裁撤最多的自然是陸軍,根據總參謀部的命令,為了節省開支建設並一支擁有強大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的新軍隊,陸軍保留將52個步兵師、10個混成師、5個裝甲師、6個機步師、8個裝甲旅、2個山地師以及若干獨立旅團,總兵力縮減為160萬。
其中澳大利亞駐紮20萬,西北(西西伯利亞、、巴爾喀什湖,克什米爾、中西伯利亞等地)50萬,南洋(新加坡,呂宋,東南半島、汶萊、婆羅洲,蘇拉威西等地區)16萬,東西伯利亞及新阿拉斯加5萬,內陸50萬,朝鮮和各5萬,bo斯及印度洋地區5萬,北美及巴拿馬6萬。。
對於一個疆域幾乎鐵定會橫跨兩大洲的國家來說,160萬陸軍的確有些不足,為此總參特意在戰前4個海軍陸戰隊的基礎上再次增加了2個,使得陸戰師達到了6個,並參照了戰後陸軍最大步兵師標準,每個師滿編22000人,不過為了壓縮兵力減少開支,平時只保持18000人規模。
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繼續放在了臺灣,其主要負責各海外島嶼基地,以及配合陸軍駐守外事基地,主要駐地分別在臺灣、夏威夷、澳大利亞(含奴美阿、新幾內亞)、關島(含新不列顛島、索羅門群島、密克羅尼西亞)、新加坡(含印度洋留尼旺、查戈斯群島、錫蘭等)、西奈半島(含科威特、阿曼、吉布提、馬耳他等)。
在這次浩大的裁軍中,誰都以為會被手下留情的海軍卻遭到了重創,根據命令,不僅海軍司令部被搬背靠東南,從地理來說也更適合兩洋作戰的舟山群島,艦隊中服役了10年的老艦也將全部退役,艦隊規模繼續維持在了5支。
其中第一艦隊(外稱太平洋艦隊)將以東北太平洋(從阿拉斯加至智利)為主要作戰區域,主基地依然設在夏威夷,其它基地有荷蘭港(白令海),琉球,橫須賀,海參崴等。
第二艦隊(外稱西南艦隊)將以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整個西南太平洋,併兼顧印度洋為作戰區域,主基地設立在關島,還有蘇比克、努美阿、悉尼,拉包爾等。
第三艦隊(外稱印度洋艦隊)以印度洋併兼顧bo斯地區為主要作戰區域,主基地改在了新加坡,其它基地有查戈斯群島,留尼汪、孟買、索科特拉島等。
第五艦隊(外稱大西洋艦隊)作戰區域從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至西北大西洋,主基地設在巴拿馬,其它主要基地分別有古巴關塔那摩,百慕大、福克蘭群島。
第七艦隊(外稱地中海及bo斯艦隊)以地中海,蘇伊士運河以及bo斯灣為作戰區域,主基地出人意料的選在了阿曼,其它大基地有科威特、吉布提、馬耳他等。
這樣一來,坐鎮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艦隊成為了拱衛帝國海上大門的核心力量,第五和第七艦隊則成為了對外作戰和干涉的兩隻鐵拳。
除了編制和作戰區域外,帝國皇家海軍在裝備上卻出現了較大變化,首先就是八艘正值當打之年的河北級被全部封存,兩艘殷商級航母將交給預備役作為培訓使用。
讓八艘河北級封存或許還沒多大意外,但讓兩艘放到歐美足以被拿來當主力,甚至被當成寶貝的殷商級航母交給海軍預備役作為訓練使用,就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別說海軍了,就算是其他兩軍都覺得過分了。
但總參依然咬著牙拍板了裁撤計劃,不過在和議會、首相府商討後也答應了建完最後1艘西秦級航母,2艘檀香山級輕巡洋艦和6艘崇明島級驅逐艦,至於其它在在建或者已經下料的海軍艦船全部就地拆毀。
根據規劃,兩年後帝國皇家海軍主力將由11艘西秦級重型航母(1700架作戰飛機,含偵查、運輸以及特種飛機),4艘臺灣級快速戰列艦、6艘關島級快速戰列艦、6艘西安級和4艘北京級快速戰列艦組成。
鑑於輕巡洋艦不可替代的作用,海軍將保留16艘長江級和8艘(2艘在建)檀香山級輕巡洋艦,還保留了32艘虎鯊級和4艘虎鯨級潛艇。
最大的爭議出現在了驅逐艦上,從新華所需要控制的海洋計算,海軍應該至少保留120艘左右的驅逐艦,但最終總參謀部卻只保留了22艘崇明島級、48艘衛青級,剩餘82艘衛青級和保衛級被全部裁撤!
這個方案別說海軍了,連首相府都有些皺眉,但總參謀的一份新採購招標書解答了眾人的疑huo。
原來經過海軍部和船舶設計院研究發現,驅逐艦雖然是海軍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戰艦,但在巡視海疆、應付低烈度衝突中效費比並不高,所以決定採購一種排水量2000噸左右的新型大型遠洋護衛艦。
在這次採購中,國防部首次採用了公開招標的模式,雖然北方重工在軍品上實力強大,但出於意料的最終得到了合同的卻是後起之秀的以江南和廣州造船廠組成的南方重工。。
原因很簡單,江南重工吃透了海軍的心思,那就是不僅要在戰後開支節流的情況下裝備的,還必須用得起。
江南重工拿出的方案很簡單,排水量2300噸,採用了驅逐艦使用的外飄和方形船艉等技術,但艦體卻更加寬,增強了遠洋適航xing,此外還大量採用民用標準,速度上放棄了不惜代價追求高速的行為,最高只有26節,續航力卻達到了5500海里之多。武備上也僅僅在艦艏安裝了一門雙聯130毫米速射炮,倒是副炮上進行了加強,魚雷和水雷均為可拆卸,也就是說使用時才安裝。
這款造價僅為衛青級驅逐艦一半,為日常巡邏和低烈度衝突量身打造的遠洋護衛艦不僅打動了海軍,甚至連海岸警衛隊都加入了進來,最終採購了總計36艘之多。
主力裝備的大縮減也bo及到了龐大的海軍後勤部,但最終經過再三考慮,海軍不僅保留了全部6艘洞庭湖級,還將2艘崑崙山級大型補給艦都留了下來,此外還保留了6艘秦山級快速支援艦和20艘油水補給艦,最後還留住了16艘天山級坦克登陸艦、以及其它運輸艦41艘,至於戰時緊急製造的數百艘模組化新華輪和繳獲的各類運輸船,則全部出售給國內運輸商。
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裁軍規模幅度都是空前的,所以當大家預測空軍也會被精簡時,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結論。
根據計劃,空軍將維持目前的10個飛行師,2個空降師的規模,總計保留1500架戰鬥機,1200架俯衝戰術攻擊機,800架轟炸機(其中總計1800架鯤鵬只保留200架,雷神轟炸機服役370架,後續230架訂單繼續維持),600架運輸機,以及大約300架特種飛機。
不僅沒減幾架飛機,總參還幾乎淘汰了全部第一代單翼戰機,尤其是採用了輕木和鋁材的混合戰機,保留了全部純金屬戰鬥機,並且還要求給全部飛機換裝更大功率的引擎,所以戰鬥力只升不降。
由於憲法規定主力軍隊的任務僅僅是保衛皇室和,不會參與到守護海關等日常任務中,所以這次還對國民警衛隊進行了大調整,取消了師的編制,採用規模更小更靈活的旅級編制,全國共設51個旅,總計20萬人規模,下轄近200架鯤鵬改偵察機,570艘各類護衛艦和緝si艇,併成立了專門的國民警衛隊司令部,以協調和排程駐紮在萬里邊疆且較為分散的部隊。
根據總參謀部的構想,三年後新華軍隊總兵力將被控制在270萬,其中陸軍160萬,海軍53萬、空軍37萬,國民警衛隊20萬。
為了增強部隊戰鬥力並儘可能的保留精銳人員,總參還首次開始修改義務兵法案,允許軍隊保留部分職業軍人,爭取在未來10年內將職業軍人的比例從目前的不足千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四十的規模。
9月15日,總參正式下達了修改後的裁軍命令,並宣佈將於國慶日當天在北京舉行勝利閱兵式!
同天,議會全票透過了將包括印度洋上留尼汪島、迪戈加西亞群島、查戈斯群島、愛德華王子群島、克羅澤群島、凱爾蓋群島、赫德島;太平洋威克島、硫磺島等76座遠離大陸的島嶼併入新華國土,成為首批無建制領土。
同時議會還透過了將購買和割讓所得的阿拉斯加及育空河地區合併為新阿拉斯加省,同時將西西伯利亞也進行了行政劃分,就此再次確認了新華國土面積,並馬不停蹄的透過了修改憲法領土範圍的草案。
。
。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