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太平洋

868 瘟疫來襲

雖然明知道是挑唆,但施特勞依然皺了皺眉,在德國國內尤其是統帥部,對新華的不滿聲音開始增加是個不爭的事實,可他卻不認為李默會輕易做出對抗德國的舉動,所以笑著掏出一份厚厚的檔案,晃了晃:“蘭辛閣下,我想您的擔心太多了,中國人已經和我國就航運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明確表示了將在這次談判後和我國簽署貿易運輸協議,而且他們也表示,將會在不久後公開發表宣告,不僅僅是我國,未來任何國家的船隻在以上兩條河運內都可以保持暢通無阻。”

蘭辛沒想到李默又提早下手,居然還簽署了航運和運河使用諒解備忘錄,暗道對方速度快的同時,也冷笑道:“是嘛?那麼中國人也保證了在戰爭時期繼續暢通嗎”

“這個不用您擔憂,我國已經和墨西哥政fu達成了協議,將租借墨西哥灣基地確保航運安全,此外也和奧斯曼帝國達成了海軍基地共享的協議,我相信德國有能力在任何時候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就像現在這樣”

施特勞的鏗鏘話語,讓蘭辛面se微變,他沒想到德國會那麼難對付。

對美國來說,戰爭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華提出的28條,其中大部分都是針對美國的,尤其是其中歸墨西哥土地,割讓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建立佛羅里達黑人自治區以及允許其他黨派參政,建立南北禁飛區簡直是刀刀致命,要真是按照這個協議簽署投降,估計百年後美國都沒辦法恢復元氣,國內的兩黨政治格局也會被徹底打破

中國人有句話,叫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所以目前美國國內迫切希望能找到辦法bi迫新華讓步,至少不能割讓太多土地。

蘭辛悄悄吸了口氣,抑制心底的焦急,突然瞄了眼安坐在旁邊的海因裡希親王,嘴角不為人注意的一chou,從兜裡掏出一份清單:“施特勞閣下,這是我國政fu最新統計的一份清單。”

“清單?什麼清單?”

“是卑鄙的中國人搬走的東西”蘭辛咬牙切齒,對依然在美國國內如蝗蟲般掃dang的中**隊恨之入骨,說道:“我想您大概不清楚這裡面的含義,那麼讓我告訴您,他們已經搬走了2.7萬艘的東西,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機械和成套裝置,包括我國著名愛迪生通用電氣,電話電報公司等等都已經搬空還以許諾優厚條件帶走了大約2.3萬高階技術和科技人員

這份清單裡包含了我國大約七成的工業設施東海岸現在連一顆鉚釘都看不到了

您或許不知道這代表什麼,那我可以明確地告訴您,即使現在起中國人不再搬走一根鐵絲,他們之前帶走的那些東西也只需要一年的整合,然後他們國內的製造業規模超過戰前的法英兩國總和還多更是貴國的2.7倍

是的,您或許會說他們沒有足夠開動全部機器的熟練工人,對這點我不會否認,但您別忘記了,甚至李默自己也不會否認,戰前他們擁有的熟練技工總數還不及貴國的四成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挑唆什麼,我只想告訴您,李默用僅佔德國四成的熟練技工打造出了一支強大的海空力量,如果多給他幾年,他能辦到什麼?”。

一字字,一句句猶如針扎般刺痛了旁邊海因裡希的耳朵,這個問題其實是目前德國最感到無奈的,因為李默的這種大搬遷行動簡直就是搶劫,以最簡單的方式將戰前美國工業裝置六成以上打包回去。

雖然蘭辛說的沒錯,李默卻少開動那麼多裝置的熟練工人,但幾年後呢?作為盟國,德國早已從各個渠道得知了新華的三極技術工人培養體系,即使放在歐洲這個體系也是先進的,所以他才能用只佔德國四成的工人打造出堪稱目前各國都無法匹敵海空力量。

雖說單比基礎製造能力德國不會認為輸給新華,之所以四年來效率不及對方,那是因為戰爭開始時期的錯誤政策,導致了數百萬工人被推上了戰場,加上原材料緊張才顯得不足,幸好後來工人們大又大都被送回工廠,才得以源源不斷的製造出各式各樣的裝備並最終擋住了西線數量龐大的協約聯軍。

能走出國men並得到龐大的殖民地,德國有信心在這個領域和新華並駕齊驅,但德國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外部購買力缺少類似目前新華控制區的龐大人口和市場

這就很可能會導致造得出卻賣不出的尷尬局面,也是為何德國對新華大肆搬走價值其實遠低於賠款和殖民地的美國工廠設施如此擔憂。

之前李默手中的科技就已經讓人大跌眼鏡,全世界都在猜測為何二十多年前還屬於科技荒漠的國家會異軍突起,但沒想到這個問題還沒解答,現在又已經從美國帶走了2.3萬名各行各業的高階技術人員和科學家,再加上戰爭初期他們從東歐和奧匈帝國、俄國等帶走的人才,初步估計李默手中也有超過五萬高階技術人員

這又會繼續加大新華在科技上的領先步伐。

但現在還能阻止嗎?

一直沒有開口的海因裡希親王在蘭辛的期待中站了起來,問道:“蘭辛閣下,我們只國政fu想做出何種賠償。當然,如果這個代價連我都無法打動,那麼請恕我們無能為力”

德國的攤牌讓蘭辛高興地同時也很犯愁,德國的胃口並不比新華小,只是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罷了,那麼什麼樣的條件能讓德國看得上眼,並願意去遊說新華呢?

就在他犯愁該如何就28條還價的時候,一陣清脆的腳步聲從外面傳來,扭頭看去剛才領路的德國官員匆匆走了進來,蘭辛不知為何心臟陡然一縮。

當施特勞和蘭辛從官員手上接過一份電報後,一直在注意他們的蘭辛發現,兩人的臉se幾乎同時沉了下來,甚至眼神裡還偷著一股焦躁和不安雖然他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但此時此刻能讓德國都感覺棘手的事情,顯然不簡單。

蘭辛果斷的選擇了先離開,也正好趁此機會和國內協商一下賠償條件以及打探下發生了什麼事,可當他回到駐地後,一份同樣加急的機密電報,讓他也開始頭疼了。

直到後來在蘭辛的回憶錄中人們才知道,原來就在德美幾乎同時得到國內發來的緊急電報的時候,英法意西等國也都相繼在幾天內收到了國內的電報,連新華也沒有幸免。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全世界都期盼伊斯坦布林協議早日簽署,真正的結束戰爭時,一場世紀大瘟疫卻猛烈襲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