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劉啟也僅僅是多看了一眼劉德,對這個次子上了點心,他的心思主要還是放在坐於左側的齊王劉將廬身上。
劉啟深深的知道,齊王的齊國的重要性。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齊國保持中立,就能有效的鉗制膠東、膠西、濟南等諸國,使其不敢冒著老家被端的風險,主力全出。
更何況,齊王這一系是還是高皇帝長子的血脈,影響重大,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本次齊王劉將廬能親自來長安弔喪,說明他內心還是有些偏向朝廷的,是屬於可以爭取的物件。
可惜,這些天來反覆試探,齊王還是沒有明確表態是否支援朝廷削藩,只是含糊其詞,說些高皇帝如何如何,先帝如何如何的廢話。
因此,天子劉啟才想出這麼一個主意——讓齊王見見皇室後代的能力,以安其心,或許能起奇效。
為此,劉啟不惜作弊,偷偷的提前點醒劉榮。
天子劉啟踱了兩步,再看了看齊王劉將廬那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樣子,心知若按照原計劃考校些學問,問幾個無關痛癢的問題,可能無法將之打動。
天子心裡罵了一聲:“奸猾!”
心裡意向卻是已經改變了。
他朝前兩步,道:“齊王!”
“臣在!”坐於左側的劉將廬忽然聽到天子點名連忙站起來。
其實這次劉將廬來長安,實在是之前受過薄太后太多恩惠與照顧,今次太皇太后駕崩,他若不來,少不得被人指脊樑骨。
以本心而論的話,劉將廬其實是很不服現在坐在龍座上的天子的。
當年,諸侯大臣共滅諸呂,齊王一系是出了大力的。
可最後皇位卻莫名其妙的飛到了當時的代王劉恆頭上,原因還是莫名其妙的‘齊王家駟,駟鈞,惡人也’。
明明是害怕齊王一系實力太強不好控制,說什麼當時的齊王的母舅是個壞蛋,跟諸呂一樣。
這換了誰,心裡都肯定不服。
憑什麼流血流汗的是我,坐上龍座,統御天下的卻是旁人?
錯非是先帝與故太皇太后很憐惜劉將廬這一系,多次給予豐厚賞賜,否則齊國早就反了!
也是念著那點香火情,加之被國中的丞相、都尉擠兌,劉將廬才不得不來長安奔喪。
因此,劉將廬被點名的那一剎那,頗有些意外。
但到底是一國之君,不是明清那種當豬養的藩王,而是真正有著實權的國王,劉將廬的反應很快,他立即就出列拜道:“陛下有何差遣?”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懷著這樣的心思,天子轉了兩步,終於下定決心,開口道:“久聞齊王家學淵源,今次的考校,齊王不妨代朕出題!”
天子這話一出口,劉榮臉上的輕鬆與愜意瞬間消失。
劉德也愣了。
他的心中只剩下一個詞彙:蝴蝶效應!
………………………………
收藏100個了,感謝大家,呵呵,我都快忘了多久沒有這種感動了,謝謝諸位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