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節 戰起(2)

過去兩年來,這些奴工群體之中,出現過少數幸運兒。

他們因為工作勤懇或者表現出色或者擁有一技之長,而得到這個東方帝國的貴族官吏的青睞,給賜漢家戶籍,甚至不吝收為家臣。

這些幸運兒隨即過上了讓所有人豔羨的生活。

他們脫下了鐐銬,去掉了枷鎖,穿上了絲綢,吃上了米麵。

甚至還有人一躍變成了監工,足可左右數千人的禍福。

人人都想變成那樣的幸運兒,得到這個偉大帝國的戶籍,從而擺脫自己本身的悲慘命運。

於是,奴工們的情緒頓時就穩定了,少府官吏沒有費什麼力氣,就將這龐大的奴工隊伍從各個工地拉了出來,然後將他們編組起來,組成了一個個運輸隊。

但是,不過二十萬的奴工,難以承擔即將到來的戰爭的運輸重任!

不過,很快,清查餘子的運動就出了成績。

在京兆尹薄世的‘藏匿餘子就是對抗天子’的口號下,關中各縣縣鄉官吏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為了烏紗帽,他們進村入戶,拿著戶籍薄,挨家挨戶的清點人口。

不過一個月,他們就在關中六十八縣(包括新安等新縣),清查出了餘子一萬多人。

這餘子,就是商君法令之中對於那些成年但未與父母分戶的非長子的稱呼。

餘子餘子,多出來的兒子。

無論按照秦法還是漢法,這些人都必須獨立立戶!

但是,無論是秦代還是漢代,餘子都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

而且是比贅婿、遊俠,還令劉徹痛恨的群體。

贅婿和遊俠們,至少是嘗試了自己去找出路。

但這些渣渣,卻是依附於父母長兄的啃老族。

當然,這麼說可能有些過於苛刻,在事實上,很多餘子,其實也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

他們與父兄一起耕作,只是因為家貧或者其他原因,沒有辦法獨立立戶——窮人的孩子,一旦獨立,幾乎意味著赤貧。

但做為統治者,劉徹不管這些。

他將這些人統統組織起來,組成一個個運輸隊。

讓他們將物資運去前線,同時,順便也將他們自己送到合黎山一帶,就地參與屯墾。

而關中就查出了一萬多餘子,其他地方該有多少?

劉徹只是想想都覺得興奮。

怎麼著,也能查出五六十萬吧?

若得五六十萬男丁,那麼,合黎山甚至河西地區屯墾團的移民就有著落了。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

這麼多的餘子,倘若全部送去屯墾,那他們的妻子,總得幫他們找找吧?

總不能讓這數十萬大漢臣民,統統在異域打光棍吧?

若是如此,這遲早要出簍子!

這個問題若不能解決,屯墾移民政策,肯定也會失敗!

為了不讓移民政策失敗,劉徹這個皇帝也就只能化身紅娘,為自己的那數十萬臣民去找到他們的細君了。

“朕這個皇帝,也算是做的辛苦了……”劉徹也不得不感慨:“別的君王,都是作威作福,酒池肉林,朕卻得負責發妹子……”

但沒辦法,對外開拓就是這樣。

要想成功,就得不擇手段!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